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忠诚…
·担当作为拼搏实干 …
·推进绿美生态建设 …
·念活“土地经” 强…
·丰富业态功能 激发古…
·补强绿色石化产业链
·保障千家万户冬季供暖…
·养老、护苗、扶弱,我…
·凝心聚力加快建设宜居…
·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繁荣…
·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服…
·提高人民群众对高品质…
·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
·退休干部自驾探访红军…
·男子架设通信设备帮助…
·老屋繁花
·兴·揭阳
·当前呼吸道病原体流行…
·开展“检护民生”专项…
·年味渐浓迎新春
·加沙冲突百日灾难深重…
·胡塞武装誓言报复 …
·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
·防范和查处 假冒企业…
·16日将迎“地区限定…
·节前市区退租多致房源…
·一线城市楼市优化政策…
·2023年整体销售不…
·两部门联袂加大住房租…
·去年中国百城新房价格…
·同比增长超六成 环…
·大量写字楼入市 新…
·莲花宝地 人文荟萃
·王哲珠长篇小说《玉色…
·建设书香社会 当从娃…
·楹联轶事二则
·食事三忆
·当我老了
·咀嚼《蝶恋花》
·龙年新春联
·你的样子
·“开路先锋”勇毅前行…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食事三忆

时间:2024/1/15

  ▲▲黄少青

  之一:饭盒里的余粒

  某电视上有个节目讲鲁迅,说鲁迅和许寿裳在青年时代曾一起上餐馆吃饭,许寿裳把剥下的面包皮屑放到了桌面上,说他不习惯吃面包的表皮;鲁迅却伸手把他的面包皮屑拿起来放进了嘴里,说,我喜欢吃这个。电视上解释说,他们对面包皮屑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是由于许寿裳一直是殷实人家的子弟,鲁迅则在早岁就经历了家道中落的困窘之故。这不无道理。每个人境遇上的差异性,往往会成为潜在的深刻影响,并且总要显露出来。

  这故事也勾起了我对已故著名美术史专家、原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陈少丰先生吃饭时最后总要往饭盒里加些开水,然后把饭盒里的余粒就着开水喝下,把饭盒吃得干干净净的情形。大约是上世纪70年代,有一年我从粤北回揭阳探亲,途经广州,在广州美术学院陈老师那里住了几天。我除了每天出去逛街不在陈老师处吃午饭外,早餐和晚饭都在他那里吃。陈老师每晚从学院食堂打饭回来,只给我加肉。我当时并不了解陈老师这么节俭是为了他回河南老家的老伴生活需要。而每晚把饭吃到最后只剩下饭盒里的一些余粒时,陈老师必往饭盒里加些开水,然后把饭粒和开水一齐喝下,饭盒被吃得干干净净,精精光光。在当时,我对自己不能像陈老师一样把饭盒吃得干干净净,精精光光,心里是很不安的,甚至于有些不知所措。直到陈老师逝世多年后,我始从著名美术评论家李伟铭的《我的老师:陈少丰先生》一文中读到这样的记述:“1942年(时陈老师19岁——引者注),为了生计,他离开这所师范学校到某小学任教次年,以小学教员实物工资月60斤麦子收入,与同校另一位教员交替利用课余时间在鲁山(战时河南省府所在地)河南艺术师范学习绘画。据先生说,艺师半年,每月靠60斤麦子吃、烧、零用,所以只好不吃盐、不吃菜、不吃馒头,先生不到40岁,全部牙齿便坏掉,可能是长期营养不足的结果。”应该说,这段使我无法不眼眶潮湿的文字,确实让我看到了陈老师不浪费饭盒里余粒的饮食习惯,是在年轻时经历过贫乏和困苦就打下烙印的了。与鲁迅的不嫌弃面包皮屑一样,这似乎并不仅仅是一般的人生内涵而已,同时也是一种个人素养的完整性的体现。甚至于从以小见大的角度,陈老师虽未必可与鲁迅相提并论,但不浪费饭盒里的余粒与不嫌弃面包的皮屑,两者在某种意义上似乎也都是一种敬畏大地的方式,一种对于粒粒皆辛苦的劳作始终保持着谦卑姿态的人文情怀,尽管这可能是潜意识的。

  之二:圆而非圆的团圆饭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事情了。作为千千万万知识青年中的一员,我是1965年11月去到了粤北山区的某林场。那时候,再过两三个月就是春节,所以我们不可能旋即回家过春节,而只能在所在地过一个背井离乡的春节。由于大家都还是不识愁滋味的年龄,所以并没有太多的乡愁概念,这与父母亲对突然远离了他们的子女的牵挂和担忧,有点不可同日而语。而一顿特殊的除夕夜团圆饭,则使我对此体会尤深,淡忘不了。

  就我而言,我的“上山下乡”算是较早的。几年后,一直待在家乡的文友黄济群,也到海南岛去了。他在家是父母亲的独男。但“上山下乡”的第一个年头,他照样不可能回家探亲和过春节。我则已经是每年都可回家探亲和过春节的老资格知青了。所以那年我回家探亲和过春节,和他见不了面,就在除夕的前几天去拜见他的父母亲。陋巷旧屋里,一对蔼然可亲的老人,让人充满尊敬,然而他们却又分明藏不住因儿子远在天涯海角的千里之外,而透出一丝冷清来。与两个老人对坐喝茶,少顷,文友的父亲忽然用一种征询的目光看着我,说:“少青,济群今年不在家过年了,阿叔想请你在除夕夜代济群来阿叔这里吃团圆饭,不知道你的父母亲能不能同意?”我有点一愣,却并不愕然,旋即领会到老人家的情感蕴含,于是表示,我家多弟妹,父母亲肯定不会不同意。除夕夜,我如约到了文友家,和他的父母亲一起吃了团圆饭。现在已经记不起团圆饭有多丰盛和都吃了些什么菜。显然,重要的是在家家户户都围在一起吃团圆饭的时刻,我能代文友弥补了他父母亲的一点愿望,并或多或少地扫除了他们心中的些许冷清之感,是有幸了。实际上对于文友的父母亲来说,这团圆饭终究是似圆而非圆的,在他们更多的只是慰情聊胜于无的自我慰藉罢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所以至今忆起此事,我仍不免觉得是人生一个带点酸味的戏剧性插曲,好在这一切一去不复返了。

  之三:不多吃一碗的粿条汤

  我有一对比我小好几岁的孪生弟弟。小时候,他们是我的最爱。弟弟差不多10岁左右,我和他们同睡一张老式大床。晚上他们先睡了,我曾像欣赏艺术品一样欣赏着他们,特别不怀疑他们宽阔的额头是充满智慧的。但人生无法设计,只能相信好人终归有好报,这是弟弟他们后来的命运印证的了。现在我和弟弟都已进入晚年之境,我时常会忆起许多往事,有的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那是上世纪70年代,弟弟都还下乡在农村的岁月。有一年我回家探亲,和他们一起坐轮船返榕城。经镇屐街头时,一家卖粿条汤的小店铺飘过来诱人的气味,我们肚子都有点饿了,于是我领着两个弟弟进了店子,每人要了一碗粿条汤,并且很快就吃完了。我觉得弟弟还都没有吃饱,于是想每人再多吃一碗。谁知道两个弟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不要了,大兄你没有多的钱。弟弟当然知道我没有多的钱。结果我们都没有再吃笫二碗粿条汤。这事或许并无必要多加渲染和放大,但说实在的,这就是我的弟弟,我的天生品性纯良的弟弟。一种弥足珍贵的手足之情,就这样成为了我终生刻骨铭心的记忆。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