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显发
读小学时,家中的日子简单又平凡,父亲与叔叔尚未分家,一切皆由爷爷当家。爷爷是位建筑老师傅,他的人情世故颇有些深不可测,却并非世俗眼中的狡猾,而是劳动人民那种淳朴与善良的智慧。
一年一度的春节差不多到时,有的家庭还没动静,爷爷就忙起来了。他有计划地提前购买可存放时间长一些的年货,如墨鱼、腊肠、香菇、腐竹、高级粉丝、各种配料等。由于提前购买,价钱比较优惠。到了除夕那天早上,他同左邻右舍几户人家,合伙去买事先预定好的猪肉和鱼,几户人家一起购买,全是批发价。这样智慧购物,过一个年比人家省了几百元。
到过年时,爷爷更是忙碌。他是当家人,除做过年的事外,还要安排父亲、叔叔干些大男人应干的事,还要布置母亲、婶婶搞好卫生,做好过年的饭菜等。我们小孩干什么,由母亲负责。母亲春节之前就叫我们洗干净桌子、凳子与沙发,擦干净门窗等。
春节的头两天,爷爷知道从外省迁来落户的邻居阿黄,因家里困难,准备过年宰只一二斤的生鸡。爷爷主动地说:“阿黄,按我们这里的风俗,过年三十要宰大阉鸡。这样吧,我家还有几只大阉鸡,你的中鸡给我饲养,我给个五斤重的阉鸡你过年。”
“你太吃亏了,我不好意思。”阿黄说。
爷爷笑着说:“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你是我的邻居,如同兄弟一般,大鸡换中鸡,是小事一桩,不足挂齿。”阿黄见爷爷这么有心,接受了。
在人情的来往上,爷爷的“人情世故”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论同亲戚,还是本村人、朋友,都很重视“礼尚往来”。如头一年自家建了新房,入火请了人家来做客,包了五十元,今年人家请自家,爷爷见物价有一点点上涨了,就包一百元,总是怕人家吃亏,总是为人家着想。
在家庭的矛盾上,爷爷的“人情世故”更是发挥了作用。有一年将过春节时,母亲和婶婶不知因什么事在厨房吵架,先是小声吵,后来大声了。正当她俩大声吵时,爷爷从容地走进厨房,笑哈哈地说:“你俩是在讲相声讶,晚上早点吃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看了相声,看赵本山的小品。”母亲和婶婶正在吵架,听爷爷这样讲,真是哭笑不得。见爷爷是正儿八经的讲,且讲到了她们最喜欢的赵本山小品,忍不住破涕而笑了。随后爷爷向母亲使了个眼色,母亲出去了,爷爷根据婶婶的特点,做了工作,后又去说服了母亲。到晚上,母亲和婶婶又和好如初了。
在爷爷的影响下,母亲和婶婶都变得懂人情世故了。她们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化解矛盾、如何维系亲情和友情。这一切都得益于爷爷那独特的人情世故智慧。
如今,尽管时光流转,但爷爷的“人情世故”仍然是我们心中最宝贵的财富。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或与人交往时,都会想起爷爷的教诲和智慧。他的善良、淳朴和聪明才智,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回顾往昔,我深感爷爷的“人情世故”不仅仅是一种处世的智慧,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尊重。在爷爷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纯粹而真挚的,没有任何虚伪与矫情。这种淳朴的人情世故智慧,值得我们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