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路撒冷》作者是徐则臣,江苏东海人。著有长篇小说《午夜之门》《夜火车》《王城如海》,小说集《鸭子是怎样飞上天的》《北京西郊故事集》等。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获第五届老舍文学奖。长篇小说《北上》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在运河边的一座年代久远、摇摇欲坠的老教堂外,少年初平阳和他的发小杨杰、易长安听到了一位文盲老太太秦环独自坐在耶稣像前的蒲团上读《圣经》。他们听到她一遍遍地说着“耶路撒冷”。初平阳长期以来一直以为耶路撒冷在汉语中的发音足够动听和神秘,这使得他对这个地名念念不忘。后来初平阳终于发现,他对耶路撒冷的向往更是潜藏在内心多年的赎罪之情。12岁那年,他亲眼目睹了自己童年的伙伴景天赐割腕自杀,没有及时阻止和呼救,导致伙伴失血而亡。19年后,初平阳为了筹资赴耶路撒冷留学,回到了故乡花街典卖旧居“大和堂”。如今,新老朋友们都已年逾而立,故乡发生了荒诞的巨变,人生的遭际各异,但唯一相同的是,发小们都心怀重负,多年来承受着内心的煎熬。原来,他们和初平阳一样,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景天赐之死。这些年来,他们也在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中,深刻品味内心中挥之不去的“原罪”,在不同的道路上找到了内心的宁静。聚会后,他们决定与政府合作修复教堂,开启新生活:有人研究世界,有人发展工艺,有人省察内心,有人回到教堂,有人离开疗养院重新建设生活。
这部作品展现了一种坚韧的性情与充实的情感力量,让读者见证个体、底层、世俗的力量。它们似乎在自我生成与毁灭之间徘徊,却在自身存在中保持内在的一致与协调。因此,小说在外表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高度,却能够深刻地与读者展开对话,形成灵魂的共鸣。
榕城区新兴学校 李 如 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