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心理疾病高发时期,最常见的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季节性情感障碍等。”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精神心理科曹鑫慧提醒,这些心理疾病可能导致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天气多变,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春天气温逐渐升高,天气多变,这种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曹鑫慧介绍,据统计,每年3~5月,精神疾病复发率占全年的70%以上。春天的昼夜时长变化较大,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从而影响睡眠质量,加剧心理疾病的发生。同时,春季通常是工作或学习的繁忙时期,生活压力较大,可能导致人们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常冥想多社交 留住“好心情”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熬夜。此外,保持均衡饮食,增加户外活动,也有助于调节情绪,预防心理疾病。
增强心理调节能力 学习一些心理调节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可以帮助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及时寻求帮助。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有心理疾病的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心理医生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缓解心理症状,预防心理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加强社会支持 亲朋好友的支持对于预防和缓解心理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关注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可能受到心理疾病困扰的人,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同时,通过社交活动、参加兴趣小组等方式扩大社交圈子,增强社交能力,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预防心理疾病。综 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