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共青团中央启动202…
·习近平同加蓬过渡总统…
·质优价美释放外贸竞争…
·广东石化首产中熔抗冲…
·山清水秀引客来 村…
·更大更先进!第二艘国…
·推进全民阅读 助力…
·寻找城市之变 全民健…
·在“中国蔬菜之乡”看…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
·以伊或陷低烈度“报复…
·乌克兰对俄8个州能源…
·朝鲜试射新型防空导弹
·海军组织现役舰艇靠泊…
·警惕不良饮食习惯带来…
·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
·寄情丹青
·《张果老见明皇图》卷
·我市4件书法作品入选…
·瓷器釉彩种类之黄釉·…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瓷器釉彩种类之黄釉·娇黄釉

时间:2024/4/21

 

〔明〕黄釉描金双耳罐

  黄釉是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在氧化焰中烧成,也称铁黄,有高温与低温之分。最早出现于唐代,当时安徽淮南寿州窑、河南密县窑等都烧黄釉。但正色黄釉,还是汝窑的高温黄釉——茶叶末釉。明代的黄釉有新的发展,洪武时的老僧衣即茶叶末的衍化;始于宣德的浇黄,更是明代杰出的黄釉;嘉靖以后,又有鱼子黄、鸡油黄等。入清后有康熙的淡黄,以及其后的菜尾、鼻烟、金酱等。

  娇黄釉,因用浇釉法施釉,故名。明宣德时创烧,盛于弘治、正德时期。烧成温度850~900℃之间,稳定性比其它低温釉要高。透明度较高,使刻在胎上的图案花纹能透过釉层显现出来。嘉靖后,衍为“鱼子黄釉”,清康熙时衍为“淡黄”。如明弘治时期的黄釉描金双耳罐,罐内施白釉,外施黄釉。罐身上下共有描金弦纹7道,双耳上各有青花线2条,下腹部相对的两面以金彩绘二牛。底素胎无釉。此罐以舒缓的曲线构成丰满匀称的形体,体虽硕大,却无笨拙之感,古朴中透出俊秀之美。罐上所施黄釉色泽淡雅,浑然一色,描金弦纹熠熠生辉,装饰效果高贵典雅。我国传统低温黄釉瓷器以明弘治时产品最负盛誉。由于弘治黄釉瓷器一般用“浇釉”的方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又因其黄色浅淡娇嫩,故亦称“娇黄”。明代黄釉瓷器以盘、碗居多,黄釉描金罐唯弘治朝有。此类黄釉描金罐除置曲带式耳者外,尚有置兽耳者,也有不置耳的,均属宫廷祭祀用器。

  艺 辑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