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要多跟孩子一起做亲子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林洁松 摄
□记者 陈伟生 通讯员 林 莉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乐观开朗、情商高、社交能力强、善于与人合作。然而,一些孩子在人际关系上存在很大困难,不喜欢与人交流和玩耍、在家无法和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校无法融入集体等,这让家长忧心焦虑,担心长此下去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社交发展,甚至长大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对此,专业人士认为,当发现孩子存在人际关系困难时,家长要耐心地多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同时公正客观地分析对错,帮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找出问题根源并对症下药;家长要多陪伴孩子,给予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爱,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孩子扬长避短做好自己;家长要帮助孩子提高管理情绪的能力,鼓励孩子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处理问题;家长对孩子在社交中的点滴进步要多给予肯定、鼓励,增强孩子的社交自信心;家长要做好榜样并正确引导,关键是教会孩子社交技巧,提升孩子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等;家长要创造机会并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结交朋友,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增强与人交往的自信心。
孩子存在人际关系困难,家长很苦恼
“我孩子是一个内向的人,不太擅长与人交流。孩子的班主任总跟我反映,说我孩子不能顺利地融入集体活动,每当课间休息时,他总是独自坐在教室里,畏畏缩缩地看着其他同学玩耍。我们和孩子谈过,孩子说他其实很想和同学玩耍,但总是感到害怕和紧张。久而久之,与同学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我们做过很多努力,鼓励孩子多与人交朋友,但都不奏效。”在市一事业单位上班的温女士说,她担心孩子会因人际关系困难而变得孤僻、自卑,或者产生孤独、执拗等不良心理,不利孩子身心健康,也可能妨碍孩子今后的发展。
家住榕城的陈女士说:“我的孩子很有主见,但他总是因为一些小事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只要他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就不愿意妥协,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导致他被一些同学排斥,同学关系较紧张。孩子的老师和同学还反映,说我孩子傲气、不懂得尊重人,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有很大的问题。”陈女士对此既苦恼又束手无策,更担心这会影响孩子社交技能的发展,长大后也很难与人合作且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同样也为孩子存在人际关系困难而苦恼的林先生说:“我有两个孩子,大娃是一个独立而固执的孩子,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不喜欢别人干涉,小娃则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矛盾。如大娃在做作业时,小娃会跑来打扰他,或者把他的东西弄乱。这让大娃非常生气,会对小娃大声吼叫或者推开。小娃则觉得大娃对他不友善,经常哭泣着向父母告状。”林先生对此感到很苦恼,他曾和孩子沟通多次都没有效果,也想了很多办法但收效甚微,令他感到很担忧。
五个原因导致孩子人际关系困难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存在人际关系困难呢?对此,揭阳市天蓝心理服务中心的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陈洁婷分析认为,可能有五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孩子自我认知不足。孩子对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认知不够清晰,导致有的孩子在与他人交往时缺乏自信或过于自信,难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有的孩子由于害怕被拒绝、被嘲笑等原因,而避免与他人交往。二是社交技能缺乏。由于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原因,有的孩子与他人交往的基本技能缺乏,如倾听、表达、协商等。这些技能的缺乏可能导致孩子在与他人交往时遇到困难,无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是情绪管理能力弱。情绪管理能力是孩子社交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孩子可能由于情绪管理能力较弱,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在与他人交往时产生冲突和误解。四是不同价值观冲突。不同性格的孩子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某些情况下,孩子们的价值观可能与他人产生冲突,导致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五是家长过度溺爱或放纵孩子。家长对孩子事事包办、处处放纵,让被娇宠惯了的孩子过分自我、有优越感,在交往中表现出骄横、傲慢等现象,也很容易导致孩子在人际关系上存在困难。
六个方法帮助孩子改善人际关系
孩子在人际关系上遇到困难,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呢?对此,陈洁婷给出了建议。
一、耐心地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当发现孩子存在人际关系困难时,家长要耐心地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家长要公正客观地帮助孩子分析是非对错,指出孩子的责任,帮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对症下药,给孩子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等;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立场,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引导孩子理解和尊重他人,帮助孩子提升交际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多关心、陪伴孩子,多对孩子进行心理和情感疏导,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内心力量;当孩子面临人际关系困扰时,家长不要动辄就训斥、打骂孩子,而是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爱,当孩子感受到爱与安全时,有助于孩子更有信心地面对人际关系问题。
三、多肯定、鼓励孩子的进步。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如通过与孩子深入的交流、参与一些有助于发展自我认知的活动,让孩子了解并接受自己的性格特点,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孩子扬长避短做好自己;家长要帮助孩子识别和提高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鼓励孩子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教会孩子如何控制情绪、适应压力、处理问题,并从中学习和成长;孩子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常常根据家长或其他人的评价来给自己定位,因此,家长要对孩子多一些赞赏鼓励,少一些指责批评,如对孩子在社交中的点滴进步要多给予肯定、鼓励,让孩子有交往成功的愉悦和自豪感,从而增强社交自信心。
四、做好榜样并正确引导。在平时的社交中,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正面的示范、榜样,控制好情绪和言行,不要把不良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要向孩子展示作为家长的积极乐观、宽容豁达、有正义感、明辨是非和理性处理事情等,也可以把自己平时与人交往的经历与孩子分享,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要教会孩子与人交往的技巧,如孩子遇到人际冲突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识别冲突的起因,引导孩子用积极的方式应对,如通过谈判、妥协或调解等,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同时教会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并用宽容心去面对自己和他人,教会孩子尊重他人、与他人和睦平等相处、学会与他人分享等,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让孩子在社交中逐渐改善人际关系;家长还要适时放手,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减少对家长的依赖,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五、为孩子多创造交友机会。家长要多跟孩子一起做亲子活动,同时多创造机会并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年龄相近的人交友交流,帮助孩子适应集体,发展孩子的友谊和合作精神,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创造力、合作竞争以及如何应对挫折、克服困难等。
六、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家长要开发、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如鼓励孩子在其他孩子或客人面前表演唱歌、跳舞等才艺,既激发孩子展示自我的表现欲望,又让孩子感受到自身能力被人欣赏,从而增强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