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要鼓励孩子发展多种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林洁松 摄
□记者 陈伟生 通讯员 孙映萍
生活中,有一些家长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耐心、注意力容易分散,做什么事都只有三分钟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通常出现虎头蛇尾、遇到困难就退缩或半途而废等状况,让家长很担忧,更为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引导而烦恼、焦虑。
对此,专业人士认为,耐心是一种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做事没有耐心,家长要及时帮助孩子改正,同时要学会宽容,少一些抱怨和责骂,多陪伴孩子,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尊重、理解孩子的意见和需求,给孩子提供情感支持,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做事耐心的榜样;家长要充分了解孩子的能力和水平,和孩子一起制定明确、合理且可以达到的目标或计划,帮助和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家长平时要多创造机会训练孩子的耐心,磨炼孩子的意志力、提高自制力;孩子做事有耐心或实现目标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孩子自信心;家长要鼓励孩子培养和发展多种兴趣爱好,并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技巧,在引导孩子学会坚持、学会有耐心的同时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做事没耐心让家长很担忧
“我的孩子今年6岁,挺聪明懂事,但做起事来却只有三分钟热度,没有一点耐心。比如孩子看到我刚买回来的积木,就高兴地在茶几上搭起了积木,刚开始时孩子的热情很高,但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孩子的性子急,不懂得等待,如有一次在小区内玩滑梯,他无视前面正在排队的小朋友,硬要抢先上去玩,结果还和小朋友吵了架。”家住揭东曲溪的吴先生说,孩子做事没耐心,令他为孩子的未来感到很担忧,更为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引导孩子而烦恼、焦虑。
同样为孩子做事没耐心而担忧的陈女士说:“我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做事总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如从学跆拳道开始到现在一年不到已换好几个兴趣班了。刚开始孩子对学跆拳道还挺开心,可是上了没几节课,孩子就不愿意去了,说太累、不好玩,我们好说歹说、各种哄,最后孩子也就学了三个月,后来我们又给孩子报了美术、钢琴和架子鼓等兴趣班,结果都是学了没多久就被孩子放弃,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陈女士无奈地说,孩子不光兴趣班不愿意坚持上,平时无论做什么都是这样,一点耐心都没有,也不懂得坚持,她感觉孩子特别没有毅力,将来长大了可怎么办才好。
四主因或致孩子做事没耐心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做事没耐心呢?揭阳市天蓝心理服务中心的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陈洁婷认为,可能有四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长对孩子过于宠溺。家长对孩子是有求必应,习惯于“即时满足”孩子,导致孩子难以接受有限的等待和忍耐;家长对孩子生活上的一切大包大揽,导致孩子很少经历过困难,做事缺乏解决问题的经验、勇气和能力而容易放弃。
二是孩子缺乏自信和情绪管理困难。缺乏自信的孩子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可能失败的任务,并产生“只要我不做就不算失败”“只要我不开始就不会结束”等偏激的想法而让孩子失去做事的耐心。孩子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当面对挑战或挫折时,容易感到沮丧或愤怒,从而失去耐心,甚至“破罐子破摔”。
三是缺乏正面激励。孩子没有感受到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或者缺乏正面的引导和激励,如做得好时得不到肯定、表扬,做得不好得到的是责骂而不是鼓励,孩子会因此缺乏继续努力的动力和耐心,做事也就不能够坚持、容易放弃。
四是家长对孩子的过高期待。如果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或挑战的目标难度太高,孩子会觉得没有完成的希望,容易导致孩子太紧张、缺乏自信心,为避免受挫而主动放弃;相反,如果完成的目标难度太低、没有挑战性,孩子也会因乏味枯燥而放弃。
六建议助孩子培养耐心
孩子做事没耐心,家长该如何教育和引导呢?对此,陈洁婷给出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建议。
一、与孩子多沟通。耐心是一种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做事没有耐心时,家长要及时帮助孩子改正,同时要学会宽容,允许孩子犯错和失败,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注意批评孩子的方式要恰当,少一些抱怨和责骂;家长要多陪伴孩子,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尊重、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意见和需求,给孩子提供情感支持,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才能够更加自信地坚持并做好自己的事情。家长要避免过度溺爱孩子,对孩子生活上所有的事不要大包大揽,更不要认为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学习好”就行,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耐心水平,家长要充分了解和认识孩子可能具备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切忌给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否则孩子做事时只会产生压力而非动力;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定明确、合理且可以达到的目标或计划,帮助和鼓励孩子坚持不懈地努力实现目标;家长可以给孩子设置一些难度超过孩子目前可以完成范围的目标,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学会独立、耐心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将目标分解,变成既有挑战性同时也是能有希望实现的难度适合的目标,让孩子在获得成功中得到更多成就感、满足感,增强孩子自身的价值感和自信心,从而激发孩子做事坚持、不放弃的内驱力;同时,家长要帮助孩子理解时间的价值,逐渐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孩子的耐心和自律。
三、磨炼孩子的耐心。家长平时要多创造机会训练孩子的耐心,如利用亲子游戏和活动、利用拼图和积木等游戏、玩益智玩具或者通过讲故事、画画等活动,既增进亲子感情,又让孩子在玩耍、学习中逐渐学会耐心和培养专注力;家长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许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给孩子灌输“等”的概念并适当给予孩子等待的机会,如到超市买玩具、想吃汉堡要去麦当劳排队买等;家长对孩子的一些合理要求要刻意延缓一段时间,不要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以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刻意设置小障碍和压力情境等方式磨炼孩子的耐心;家长还可以通过陪孩子锻炼身体等一些需要持久力的活动,让孩子逐渐习惯于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从而有效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孩子容易分散精神,因此在孩子做事时家长切勿随意打扰,以免孩子养成半途而废的不良习惯。
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不断地尝到成功的甜头,才能调动进取积极性。因此,当孩子面临挑战、挫败而没有耐心、信心或产生退缩想法时,家长切忌一味批评或责骂孩子,要多陪伴孩子,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帮助孩子去克服困难,这样孩子才会有重新接受挑战的勇气与力量;当孩子做事有耐心或实现目标时,家长要对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或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小奖励,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家长积极的反馈和不断地给予希望会使孩子有愉悦感、成就感和自豪感,才能使孩子更好地自我激励,让孩子面对困难时更有耐心、信心和决心去解决困难。
五、鼓励孩子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一些家长容易把自己的期望当成孩子的兴趣来培养孩子,在此过程中,孩子可能一开始是被新鲜感所吸引,等过了新鲜劲,孩子可能就不会再坚持了。家长此时要宽容一些,切不可责备孩子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要做的是深入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找到其兴趣点,引导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培养和发展多种兴趣爱好,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深入探索和学习,并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技巧,并引导孩子学会坚持、学会有耐心、学会与人合作,而当孩子对某事产生浓厚兴趣时就更容易培养起耐心和专注力。
六、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孩子最大的学习模仿榜样。想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做事耐心的榜样,如家长可以把在路上碰到塞车或是排在蛇行的队伍中等待作为教育引导孩子的机会,家长不要表现出不耐烦,也不要发怒、抱怨,而是要给孩子展示出不急不躁耐心等待,以正确的观点、态度和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孩子,培养孩子做事耐心和坚持、不放弃的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