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跨越山海 家国情深
·习近平同朝鲜最高领导…
·大流动生新活力
·我市迎来国庆假期返程…
·“志愿红”为基层治理…
·点燃市民观影热情 丰…
·“让更多人领略揭阳这…
·如何理解完善涉及公民…
·筑牢校园消防安全“防…
·了解安置和就业政策 …
·弘扬老区精神 赓续…
·旅游热翻天 节日氛…
·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
·“泳”往直前 横渡…
·16万公里!国庆黄金…
·灾难重 外溢广 …
·多国举行集会抗议以色…
·埃及向黎巴嫩运送22…
·以军继续轰炸加沙地带…
·开门忽惊叹,秋色已如…
·这个假期有点“潮”
·科学“加奶”不犹豫 …
·百年侨宅见证拳拳爱国…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榕城区地都镇大莲村“南溪里”:
百年侨宅见证拳拳爱国心

时间:2024/10/7

  大莲村位于揭阳市榕城区地都镇西南部,南临榕江,水域广阔。村民以养虾养鱼、下海捕捞、种植水稻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民风淳朴,乡风文明。在这个小村落里,有一处已历经百余年的华侨历史建筑,名为“南溪里”,是中国同盟会会员、马来西亚归侨彭镜波的故居。

  “南溪里”为潮汕传统三进式、左右巷格局,外有围墙,墙外是一泓碧水。围墙左边门顶上匾额书“南溪里”三字。每年春节,门上会贴上“南国生辉贤才辈出,溪渠清许福寿常添”的冠首联。

  迈进“南溪里”,眼前是一片开阔的阳埕,主座大厅正门匾“庐陵世家”4个楷书大字映入眼帘。右侧巷门匾书“振麟”两字,出自《诗经·周南·麟之趾》中的“麟之趾,振振公子”;左侧巷门匾书“翙凤”,出自《诗经·大雅·卷阿》中的“凤凰于飞,翙翙其羽”。“振麟”“翙凤”,寄托了这座侨宅的营建者对子孙后代的殷切期望。

  据《地都区志》载:彭镜波,原籍潮安浮洋。青年时侨居马来西亚,以巨资支持革命,曾晤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归国,占籍本区(地都)大莲,置“南溪里”别业。继之为广州国民政府幕僚、惠阳县知事。后至汕头,创“信兴钱庄”。抗战后赋闲在家。长于书画,有作品存世。

  踏着金秋的阳光,我们走进“南溪里”,寻访彭镜波的故事。

彭镜波故居“南溪里”鸟瞰。本版图片均由 林碧鸿 摄

  “南溪里”右侧巷门匾书“振麟”两字,出自《诗经·周南·麟之趾》中的“麟之趾,振振公子”。

  “南溪里”左侧巷门匾书“翙凤”,出自《诗经·大雅·卷阿》中的“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在“南溪里”,彭镜波的曾孙彭章声接受记者采访。

“南溪里”主座正门匾额题“庐陵世家”,出自彭镜波手笔。

“庐陵世家”匾背面刻着《隆溪乡创建记》。

“南溪里”围墙左边门上每年春节会贴上冠首联。

彭镜波扇画“谭富英战太平戏相图”。

彭镜波花鸟画“品艳香浓”。

彭镜波的山水画作。

 

□记者 蔡幼芳  通讯员 吴晓峰

  由商而富,加入中国同盟会,资助孙中山革命活动

  彭镜波的曾孙彭章声就住在这座“南溪里”,他为记者提供了《浮洋镇志》等有关彭镜波的一些资料。在彭章声的讲述中,我们走进了彭镜波的故事里。

  彭镜波,名崇光,字镜波,1874年出生于潮安浮洋市(镇)巷中村。彭镜波天资聪颖,读过几年私塾,颇有才情,少年丧父,家中贫穷。1892年,仁里村旅马来亚(今马来西亚)巨商陈阿七,见彭镜波才华出众,遂邀请他同往马来亚吉隆坡寻求发展。彭镜波先从小贩做起,因经营有方,逐渐积累财富。后又在陈阿七的扶助下,眼光独到的他,于吉隆坡新街场购地建房建铺出租,同时经营橡胶园,逐渐成为这一带屈指可数的大商家。

  彭镜波由商而富,由富而参与到政治事务中。在吉隆坡时,彭镜波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中国同盟会,并成为中国同盟会吉隆坡支部负责人之一,积极参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捐款并募捐革命经费。关于彭镜波参加同盟会的情况,在彭镜波的裔孙彭显光提供的资料中,有张永福《同盟会之扩大及遭遇之荆棘》一文,让我们得以了解当年的情况。文中这样记述:孙(中山)先生这回因为有胡汉民君同来帮忙,就想扩张同盟会的会务,巩固本党的基础。(1906年8月7日)就带了李竹痴、陈楚楠、林义顺往吉隆坡,在青年益智会居住,认识了陈占梅、陆秋泰、陆秋杰、阮英舫(年七十余岁)、王清江、邱怡领、彭镜波、刘襟等人,借了陆秋泰的花园开会。当时举出王清江任会长(其他职员我忘记了),阮英舫君的儿子阮德三、阮卿云兄弟闻风兴起,相继加入,这是吉隆坡有同盟会的原始。

  辛亥革命成功后,彭镜波回国,曾任惠阳县知事。民国六年,彭镜波辞职回到汕头,组织了汕头归国华侨联合会并担任会长达2年之久。后来,彭镜波自营红烟厂,不久在汕头中央公园前右巷经营“信兴银庄”。此后,他来到揭阳地都大莲村,兴建“南溪里”,占籍于此。

  “南溪里”主座“庐陵世家”匾额的背面刻着碑记,为《隆溪乡创建记》。碑记如下:

  始祖震峰公藉隶江西庐陵县。宋熙宁间由大理寺少卿出任潮州刺史,后遂家焉。及六世祖龙起公由揭来创海邑登云之巷中乡,迄今廿有余世。兹光等分创揭邑地美都之隆溪乡,爰集告成。是以名其额曰“庐陵世家”。俾后子子孙孙知木本水源之有自焉尔。

  崇濬  岫琮

裔孙 崇光 字 镜波 谨志

岫崧  绵哲

民国六年岁次丁巳七月吉立

  据碑记可知,“南溪里”建造于1917年。

  彭镜波于1944年在炮台辞世,生前育有3子,孙辈众多。其中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第五个孙子彭智盛。据《彭氏名人录》所载:彭智盛,彭镜波之五孙,国民革命军事大学毕业,抗日战争任营长,在韶关市十里战役中殉职,被追认为团长。

  彭章声非常悲痛地说,彭智盛牺牲时年仅25岁,正当风华正茂。彭智盛23岁时,家里已经为他与邻乡土尾村的姑娘定了亲,催促他早日回家结婚成家。可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国难当头。他回信给家里说“没有国,哪有家”,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为国捐躯。

  彭镜波的第七个孙子彭文源,是一位农业微生物研究专家,在食用菌研究领域取得了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该成果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蘑菇麦粒种的研究》获广东省推广应用成果三等奖。1985年,彭文源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书画富才情,曾于汕头中山公园举办个人书法展览

  彭镜波富有才情,长于书画,“南溪里”“庐陵世家”匾额皆出自其手笔。《潮汕历代书画人物录·彭镜波》称他“喜书法,书宗苏东坡,曾在汕头中山公园举办个人书法展览”。

  彭镜波的裔孙彭显光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几幅画作。

  其一是用南田“没骨法”画牡丹与紫藤,清新雅丽,艳而不俗。题“品艳香浓”,款为“彭春浦作画”,钤白文方印“镜波”。

  其二是2009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影像暨京剧文献”专场拍卖0810号拍品的扇画,名为《谭富英战太平戏相图》,画上有长题:“谭富英(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谭派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门第四代嫡传人,四大须生之一,‘新谭派’创立者)原名豫升,为谭小培之子,老谭之嫡孙,于民国六年入富连成社学艺。其剧艺之研究,可分为坐科与家庭两方面之指导,在科时当然是受教于老师,出科后之家庭指导则纯赖于乃父小培督导之功,并曾师事余叔岩,得到不少之指点,初亦为挎刀老生,为旦角之附庸。近年来因嗓音之特别好,转独自组班,声誉日红,与马连良抗礼,并驾齐驱。

  富英以唱工戏见长,有‘铁嗓’之称。其作风与马连良不同,在乃父之督导下不随俗排演新戏,是希望将旧有之老戏能以原来之形式演出,竭力避免任意涂改。此与连良之创造精神不同者也!乃父小培现已不正式登台,专主持富英之剧务,随同赴各地照料出演。小培初承父荫,晚年又将富英培植成名,声誉蒸蒸日上。小培养尊处优,生活备极舒适,为菊园有福人也。

  壬午长夏戏拟谭富英‘战太平’戏相一幅,愧未能神似耳。于沽上石竹山房,彭镜波。“钤朱文印”彭镜波“。

  这幅谭富英战太平戏相图,人物栩栩如生,画面有如照片一般,体现了画者的写实功力,题款书法也洋洋洒洒,毫无滞碍。

  其三是山水画作,设色浓烈,偶有泼墨泼彩之笔;构图饱满方整,用笔细腻。从构图到笔法,再到题款,自然流动中意蕴更显悠长。据书画家姚成业介绍,彭镜波的这两幅山水画,分别是临学恽南田和华岩的。恽南田为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后来成为“清六家”之一。华岩则是清代杰出绘画大家,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二位都是冠绝一时的画坛宗主,而处于清末民初的彭镜波,能够宗此二人,亦可见其不凡眼力和修养,或许也可印证“取法乎上”的道理了。

  纵观彭镜波画作,“花鸟人物皆精妙”“山水亦独树一帜”,足见其艺术造诣之深厚。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