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志鹏 胡旭莹
“他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让我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勇气。”提起惠城镇“双百”社工对她的帮扶,小淼(化名)眼里闪烁着泪光。
由于父母双亡加上身边没有长辈能够提供监护照料,惠城镇小淼生活陷入了困境。惠城镇“双百”社工获悉小淼情况后,发挥扎根基层优势,主动开展走访,做好各方资源的“链接者”,最终经过多方合力帮助小淼走出了困境。
小淼是惠城镇一位患有轻度智力发育迟缓的13岁女孩,她父亲、祖父、祖母和外祖父均去世多年,而外祖母年迈体弱、长期定居外地,小淼自幼与同样患有轻度智力发育迟缓的母亲相依为命。然而,不久前小淼母亲也突发重病离世。突如其来的变故,令小淼失去亲人的陪伴,陷入无人照护的困境。惠城镇“双百”社工得知小淼的困难后迅速介入、上门走访。惠城镇副镇长、社工站站长林秋文第一时间落实镇公共服务办、社工站与社区居委会启动响应程序,在为小淼送去生活物资的同时,安排人员定期入户探访,密切关注她的生活状况。与此同时,社工成功找到小淼的热心邻居黄先生临时承担起照护小淼的工作,惠来县孤残儿童基金会获悉小淼情况后为小淼送来了慰问金。惠城镇“双百”社工及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重新点燃了小淼对生活的希望。
为切实解决小淼的照护问题,经过惠城镇社工站、公共服务办、社区居委会及惠来县民政局、惠来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部门多方协调,最终决定先让小淼临时入住惠来县福利院,待其孤儿身份认定后,再正式办理入院手续,确保她今后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从方案研讨到高效落地,仅耗时两天,展现的是该县多部门的无缝对接、高效协作,以及大家对困境儿童的关怀。
在惠城镇“双百”社工、公共服务办工作人员、社区干部及热心邻居的陪伴下,小淼动身前往惠来县福利院。在县福利院,小淼看到县福利院负责人时,试探性地问道:“我今后能不能叫你妈妈?”在得到充满爱意的肯定后,小淼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在与惠来县福利院这个“新家”合照时,小淼高兴地举起了“剪刀手”,笑容里写满了她对新生活的期待。
从小淼起初对社工到访时的拘谨和回避,到主动拉着社工的手轻声吐露“我想去住福利院”的心声,再到后来见到社工时便欣喜地跑过去,这一系列转变体现的是惠城镇“双百”社工为困境儿童纾困解忧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林秋文表示,下一步,惠城镇社工站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深化“五社联动”机制,以倾听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诉求为切入点,为有需要的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