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树虹
数学运算素养是中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不仅包括基本的计算能力,还涵盖了对运算对象、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以及选择合理运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小组合作探究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旨在探讨小组合作探究在中小学数学运算素养培养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结合中小学数学运算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和方法。同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小组合作探究对学生数学运算素养提升的效果,并对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一、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
(一)激发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探究能够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感受到数学运算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促进思维发展。学生在小组中可以分享不同的思路和方法,相互启发,拓宽思维视野,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共同解决复杂的数学运算问题,学生能够学会分析问题、制定策略和协作执行,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培养合作精神。小组合作需要学生相互倾听、尊重和支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小组合作探究在中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合理分组。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实现优势互补。
(二)设计探究任务。任务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要与数学运算的重点和难点紧密结合。
(三)引导合作交流。教师要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讨论。
(四)及时评价与反馈。对小组的探究成果进行及时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学生提供改进的方向。
三、实际案例分析
以 “小数乘法运算” 为例,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任务:“为学校运动会准备饮料,每瓶饮料 1.5 元,需要购买 25 瓶,计算所需的费用。” 学生分组后,开始讨论计算方法。有的小组采用直接相乘的方法,有的小组则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进行计算。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多种计算方法,还对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四、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性格内向或基础薄弱。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引导和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这些学生融入小组活动。
(二)小组合作出现分歧。这是正常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通过理性的讨论达成共识。
(三)时间把控困难。教师需要在课前充分准备,预估探究活动所需的时间,并在过程中灵活调整,确保教学进度。
小组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中小学数学运算素养培养中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综合素养。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