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锐磊
法治宣传工作贵在坚持,贵在经常,贵在与实际结合起来。笔者认为,普法宣传永远在路上,针对不同社会群体,要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才能让法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普法宣传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一环,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层次组织开展各类法治教育活动。笔者认为,要想不断增强法治教育效果,建议通过实例展览、模拟法庭、案例剖析等多种方式,以案说法,既要讲法理和法律知识,又要注重结合案事例进行生动直观阐释,做到法、理、情的有机统一。比如青少年是普法宣传的重要群体,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要紧贴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加强针对性讲解,充分考虑青少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围绕青少年权益保护、交通安全、禁毒教育等多个专题宣讲,采取以案说法、咨询问答、图片巡展等形式,才能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互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笔者建议,普法宣传要做到更好地服务民生,着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引导社会各界共同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要根据普法对象清单,深入街道、乡村、社区,围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进行宣传。要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开展普法调查,详细了解群众对普法工作的评价,认真收集基层对普法内容、形式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研究分析,整理出不同对象的普法清单,使普法宣传由“大锅菜”变为“自助餐”,针对不同阶层群众的不同口味,订制不同的普法“菜单”,进一步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此外,建议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普法活动,使短视频、网络直播、动漫等个性化的普法产品能够拉近普法宣传与群众的距离,由原先的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增强群众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使普法宣传工作更为群众喜闻乐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