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和…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
·非遗项目频频“出圈”…
·以“典”示范绘新景,…
·大湾区加速培育生物医…
·普宁英歌再登央视舞台
·货币政策发力稳增长怎…
·进一步营造良好法治环…
·丰富学生文化体验
·普及文学教育,助力书…
·揭阳普宁市委原书记胡…
·榕江汕头段:见证沧桑…
·叙利亚政局突变将带来…
·韩国执政党党首与国务…
·韩国最大在野党将推动…
·韩国检方紧急逮捕前国…
·韩国行政安全部长官李…
·华龙洞!东亚人从这里…
·极具设计感且性能不俗
·新能源二手车市场正在…
·新车上市
·揭阳建行私人银行及部…
·“小舞台”繁荣“大文…
·老手艺如何吸引新受众
·情趣盎然俗语联
·人间红楼 (节选)
·跟随考古学家,追溯中…
·徐则臣笔下的青春与梦…
·【新书荐读】
·庄世平:爱国者的典范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华龙洞!东亚人从这里走来

时间:2024/12/9

 

  上图:12月6日,观众在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的华龙洞遗址参观。

  中图:12月6日在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的华龙洞遗址陈列馆拍摄的华龙洞6号头骨面貌复原像。

  下图:12月6日在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的华龙洞遗址陈列馆拍摄的华龙洞遗址出土石制品。新华社 发

  人类从何而来,一直是科学家探索的重要课题。

  12月8日,国内外近百位专家共同参与的2024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发布成果,提出华龙洞人是东亚地区向智人(现代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

  华龙洞遗址为探索东亚地区现代人演化过程提供了哪些重要支撑?

  1988年,安徽省东至县尧渡镇汪村村的村民在修建羊圈时发现大量碎骨化石。后经多次系统发掘,一个研究人类演化的“宝库”逐渐揭开面纱。华龙洞遗址是继周口店遗址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同时包含人类化石和石制品等人类活动证据的重要古人类遗址。

  从已发现的人类化石来看,人类大致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的演化历程。例如,在我国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猿人,就属于直立人。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华龙洞人生活在约30万年前,这一时期正是古老型人类向现代人演化的关键时期。

  “同时,华龙洞遗址发现的化石数量多、种类丰富,其中还有保留了完整人类头骨和下颌部的珍贵化石。这些都令华龙洞遗址具有巨大的科研价值。”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院士说。

  为何判断华龙洞人是东亚地区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

  长相是关键!

  2015年,华龙洞出土了一件完整人类头骨,研究人员复原了她的容貌,发现这个13岁左右的“东至姑娘”长得有点“现代”:凹陷的眉间、较深的泪腺窝等。她还有和现代人相似的下巴,而下巴被认为是现代人的标志性特征。

  “呈现这么多现代人面部特征的古人类化石,此前在中国乃至东亚同时期人类化石记录中从未有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介绍,这说明,东亚地区人类从古老形态向现代形态的演化过渡,大约30万年前已经在华龙洞率先发生,比以往认知提早了8万年至10万年。

  当年华龙洞人的生活怎么样?

  约20个个体的古人类化石,400余件石制品,大量具有人工切割、砍砸痕迹的骨片,以及大熊猫、剑齿象等80余种脊椎动物化石……这些发掘成果显示,当年华龙洞附近很热闹。

  “有老有少20多口人的大家庭生活在此,他们捕猎、采摘果实,各有分工,甚至还辟出专门的餐厅。”吴秀杰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介绍,华龙洞遗址距离发现更新世中期人类化石的马鞍山和县、南京汤山等地都很近,说明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适宜、物种丰饶,适宜人类生存、繁衍。

  “中国百万年人类史,华龙洞遗址将持续给出有力实证。”徐星说,科研人员正在抓紧对出土化石进行多学科研究,未来还将逐步扩大发掘范围,为探索人类起源、演化之谜给出更多“中国答案”。

  新华社合肥12月8日电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