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耳鸣?中耳炎又是怎么回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医师龚树生、主治医师郭婧滢作了解答。
为什么会出现耳鸣?
耳鸣是指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也就是外界没有声音的时候,自己主观感觉耳内或者颅内有声音。
耳鸣的病因复杂,机制不清,如果按照病因可大致分为三类。
1.生理性耳鸣,也就是人体在独特情况下出现的自体的声音。比如头侧放于枕头上时,侧方的动脉被压迫导致部分阻塞时可以出现和心跳一致的耳鸣声;2.病理生理性耳鸣,可能是耳或脑功能的微小障碍引起,往往有触发因素,常常为短暂耳鸣,比如噪声环境刺激后出现的一过性噪声性耳鸣;3.与疾病相关的耳鸣,比如耳部疾病,颅内血管病变或肿物,以及高血压、甲亢、贫血等全身疾病。
出现持续耳鸣时,要关注是否同时出现耳闷、听力下降、耳痛、眩晕等,确定病因需要进行专科检查,甚至多个科室进行相关检查而明确病因,以免耽误病情。
如果是近期新发的耳鸣,也需要尽快就诊,进行相关耳部及听力学检查。
得了中耳炎怎么办?
常见的中耳炎主要分为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根据病程长短两者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不同类型的中耳炎根据其病因、病情轻重以及是否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有不同的愈合期。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小儿发病率高,病因复杂,可能与以下多种因素有关。
1.咽鼓管功能不良,包括咽鼓管阻塞、清洁功能不良以及防御功能障碍。
2.感染,研究表明部分中耳积液可以培养出细菌,常见如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等。
3.免疫反应,可能与I型变态反应或细菌感染引起的III型变态反应有关。在急性期检查可发现鼓膜充血及内陷,颜色多为淡黄色或者琥珀色;慢性期可以为乳白色或灰蓝色;当液体未充满中耳鼓室时,可以透过鼓膜看见液平面。单纯分泌性中耳炎的积液可以经过咽鼓管排出后自愈,可以辅助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鼻腔减充血剂及咽鼓管吹张辅助治疗。如果无法自愈(儿童可等待并观察3个月),需要积极寻找病因并进行治疗,同时可行鼓膜穿刺或切开置管。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诱因主要是身体抵抗力下降,耳部附近器官的疾病比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诱发。感染途径主要是经过耳和鼻腔之间的通道“咽鼓管”逆行感染。此外,若鼓膜本身已经穿孔,则致病菌也可从外耳道直接侵入中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鼓膜穿孔前,全身症状较明显,可出现畏寒、高热、呕吐、腹泻等,儿童症状更重,一旦鼓膜穿孔则症状明显减轻。耳局部症状主要为耳痛、听力下降、鼓膜穿孔后耳流脓等。治疗以抗生素及局部滴耳液为主,待炎症消退后,穿孔鼓膜多可自愈。若3个月都无法自愈则转变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遗留鼓膜穿孔及间断耳流脓。李 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