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要鼓励孩子从兴趣爱好和特长的领域入手深入探索,以此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和上进心。 林洁松 摄
□记者 陈伟生 通讯员 何 琳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成为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人。然而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有些孩子缺乏上进心,总是享受当下,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没有竞争意识,不愿努力,存在“努力也没用”“不完成作业也不会怎么样”等“躺平”心态,似乎对自己的学习、生活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让家长很是头疼。
面对“躺平”、不愿努力的孩子,家长该如何培养其上进心呢?对此,专业人士表示,培养有上进心的孩子需要家长的用心教育和正确引导,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多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感受并理解和接纳孩子,宽容孩子的错误,并可通过营造鼓励创新的积极家庭文化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明确且合理目标、多肯定多鼓励的正向激励、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提高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法,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培养提高孩子的上进心。
六主因导致孩子缺乏上进心
孩子为什么会缺乏上进心呢?对此,汕头市乐见田心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陈洁婷分析认为,可能是受六个主要因素影响所致。
一是低自尊与自我怀疑。孩子尽管努力地学习或完成任务,但总是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不仅没有得到肯定和认可,反而经常受到批评或负面评价,让孩子有挫败感,逐渐形成较低的自尊水平,并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父母要求,从而失去尝试的动力,在面对新任务或挑战时会选择躺平放弃努力。
二是压力过大。如果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或要求过多过严,会使孩子感到焦虑、压力过大,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会导致孩子产生倦怠感,进而降低上进心;当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时,孩子可能就会出现明显的紧张、不安,因而会选择躺平逃避压力和困难。
三是环境影响与模仿学习。生活中,孩子会不自觉地模仿周围人的行为模式,如果生活在充满消极氛围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也可能模仿学习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形成没有进取心的行为性格。
四是过于依赖外部奖励。孩子过于依赖如物质奖励、表扬等外部奖励来驱动行为,只有在得到明确奖赏时才会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当失去这些即时反馈后,便迅速失去兴趣,可能会发现自己很难找到内在的动力继续前进。
五是错误认识。持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相信智力和才能是天生固定的,无法通过努力改变。这种认识限制了孩子的成长空间,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会认为“我不擅长这个”,不愿尝试新的方法就直接放弃了;一些在学习上有问题的孩子认为学习是父母的事,或学习是为了完成父母的要求,只要父母不问了、不催了,那就不用学习了或者当成可完成可不完成的事。
六是家长的过分保护和溺爱。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和溺爱,包揽了孩子的大小事务,这在无意间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孩子没有经受过困难和挫折,自然也不懂得迎难而上、挑战自我,更导致孩子缺乏应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和生活也缺乏上进心。
七建议助家长培养孩子上进心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上进心呢?对此,陈洁婷给出了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要为孩子营造积极的家庭文化环境,鼓励探索和创新,适当地给孩子创造一些挑战和机遇,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家长要鼓励、表扬孩子勇于尝试新事物,鼓励孩子学会接受挑战、不怕失败,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抗挫能力;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进步和努力,强调努力而非天赋,让孩子明白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不断提高的;家长要学会放下焦虑,不给孩子过高压力和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并配备必要的学习工具和资源,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时间管理表,明确什么时候学习、休息和娱乐,让孩子学会学习管理和生活管理。
二、理解并接纳孩子。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学会耐心询问和倾听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的需求、面临的困难和缺乏上进心的原因等,对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不要轻易否定,更要避免批评或责备,而是要正视、宽容孩子的错误,以理解、接纳、支持和尊重的态度,让孩子更愿意敞开心扉,这有助于建立亲子间信任关系;同时根据实际调整教育方法和目标,确保教育措施的有效性,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尊重;在沟通中,家长要耐心引导孩子,让孩子认识到上进心的重要性和努力的意义,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制定明确且合理目标。家长要为孩子制定明确合理的目标,让孩子明确自己的任务和方向,这些目标既具有挑战性且可实现;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把总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让孩子在逐步实现小目标中增强成就感和动力;家长可以用图表、进度条或其他可视化工具来展示孩子的进步,当孩子实现一个小目标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适当的奖励,增强孩子的信心和积极性,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并逐渐养成了给自己制定目标的好习惯。
四、正向激励增强孩子自信心。家长要多给予孩子体验成功的机会,当孩子实现目标或表现出积极、上进和自律时,要及时给予孩子正向的激励,多肯定多鼓励,尤其要多肯定孩子的进步、努力和坚持,而不是只关注结果,让孩子体会成功带来的自豪感和快乐,增强孩子自信心,也有助于孩子形成上进心,从而更努力更自信地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大的成功;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不要一味指责,而要给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和克服,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同时给予具体的、积极的反馈,让孩子知道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等,鼓励孩子要相信自己,让孩子充满自信地去尝试新的挑战。
五、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孩子往往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和态度,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给孩子做好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在日常生活中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出自律、坚持目标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传递积极的价值观,让孩子看到家长在提升自我和发展方面的努力,感受到家长积极向上的力量,从而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变得更加勤奋和上进。
六、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家长不要对孩子太溺爱,要学会放手,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更积极、主动地做事;家长要让孩子尝试不同的活动,帮助孩子发现其兴趣爱好和特长,鼓励孩子从兴趣爱好和特长的领域入手深入探索,以此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学习更多知识技能的动力和上进心。
七、培养孩子解决问题能力。毅力是达成目标、不断进取的保证,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毅力,可以让孩子多参加跑步、游泳、打球等活动,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让孩子明白“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家长要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责任感,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给予孩子一些家务活或者其他活动,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过程,如选择晚餐菜单或计划周末活动等,让孩子学会如何自律并负责任;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情况,鼓励、引导孩子思考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他人,以此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培养提高孩子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竞争意识,可以在家里或社区内组织健康的小型竞赛,如拼字游戏、跑步比赛等,家长要正确引导,告诉孩子上进心不是争强好胜,强调比赛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胜利本身,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