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刚田 书

庄小尖 书

《28福》众人之作
□ 记者 黄丽丽
正月里,一场别开生面的“2025乙巳春联作品邀请展”在揭阳市区潮风美术馆举行,春联展期间举办了一场座谈会,来自文艺界、教育界的10多名书画家、文艺评论家齐聚一堂,以“春联文化”为主题,探讨如何在新时代传承春联文化,使其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
春联展:墨韵迎春与时俱进
本次春联展以推动春联文化传承、助力其飞入百姓家为主线 ,既有学术性,又有生活气息。春联展不仅邀请詹伯慧、朱颖人、李刚田、陈平原、萧平、韩伍、杜应强、陈政明、郭全忠、赵振川、任赛、逯国平、激夫、孙淑彦、庄小尖、卓素铭、许集厚、许小雄、林恺、张炳光、陈训勇、程小宏等北上广深、汕揭潮、南京、西安各地书画名家参与,还吸引众多艺术爱好者踊跃加入。展出的100余幅作品中,既有耄耋老者“返童归真”般的楷书,也有少年新秀刚柔相济的篆书作品,参展者年龄跨度从10岁至93岁,生动诠释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文化传承,展现书法艺术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魅力 。
作品内容方面,既有反映时下生活的“心连中国结,福满小龙年”“小康千日酒,大富五车书”,也有励志教育的“从勤从俭言行一致,笃志笃学德业双馨”,更有潮语方言表达的“力驴力做得人惜,有食有企平安顺”,展现传统楹联格律与生活语境的有机融合。据主办方介绍,这些作品既有阳春白雪的雅致,又含下里巴人的烟火,生动的诠释春联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座谈会:共话传承赋予活力
参加座谈会的书画家、评论家各抒己见,从春联发展脉络进行阐述:从五代十国的孟昶在桃符上题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到宋代改为纸张、明代倡导推广,直至当下春联这抹“中国红”漂洋过海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春节文化符号。这些珍贵史料与当代创作交相辉映,构筑起春联文化的传承发展。
与会者纷纷表示,依托揭阳书画人才辈出的优势,将持续举办春联展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抓手。为扩大春联展的影响力,可借助多元媒体平台,吸引更多目光聚焦。在活动筹备过程中,考虑增设奖项,鼓励年轻创作者积极参与,以此发掘更多书画人才,为揭阳书画界注入新鲜血液。
同时,建议积极组织师生观展。让学生们走进展览现场,近距离感受书香墨韵,在欣赏名家作品与新秀佳作中,激发学生对书画艺术的兴趣,从小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于教师而言,观展不仅是一次艺术熏陶,更是获取教学灵感的契机,可将展出佳作中的书画技巧、文化内涵融入日常教学,促进书画教育在校园的发展,进一步夯实揭阳书画文化传承的根基。
座谈会上,关于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关系的讨论引发热烈反响。有评论家指出,虽然AI能模仿章法结构,但艺术关乎灵性、感情、思想。从五代桃符到智能春联,变的是载体形式,不变的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正是春联文化历经千年仍生机勃勃的密码。大家纷纷表示,春联是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文化记忆,让这抹“中国红”既守住传统文脉的根,又绽放时代精神的花,在守正创新中续写千年春联文化新篇章。
本次活动由兰亭雅集(北京)书画院主办,揭阳书画网、星汉阁文化传播工作室协办,潮风美术馆承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