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娟
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应用过程性评价方式能够全过程跟踪掌控学生的学习行为,多维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提高评价精准性、完善评价内容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本文以“认识图形”教学为例,论述小学数学低年级过程性评价策略,以供参考。
一、开发使用评价工具,了解学生学习表现
在“认识图形”教学中,为确保过程性评价的有效实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表现,教师可对接任务学习目标,开发探究学习单作为评价工具,并运用这些工具及时监控学生行为,强化过程性评价反馈的互动与总结。
首先,利用探究学习单动态收集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认识图形探究学习单”应包括学生班级、姓名等基本信息,并涵盖图形探索和特征描述等多个项目。学生需记录自己在任务探究中能识别、辨别的图形种类和数量,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种探索出图形的主要特征。通过简洁明了的探究单设计,巩固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基础,跟踪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和总体变化。
其次,应用学习评价表。在探究图形特征环节,教师可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请大家先在学具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先观察它们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表面并数一数,接着推一推,看能否滚动。同学们先独立动手操作,同桌两人再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随后,提问个别学生,引导思考:“长方体是什么样的?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有几个面?面的大小都一样吗?长方体站得稳吗?推一推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推得动吗?它能滚来滚去吗?”让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再详细讲解长方体的特征。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情况和出现的困难,通过具体实物演示给予指导,同时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不同主体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自评,发现自身不足;让学生互评,提高彼此水平;教师参与评价,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建议。活动结束后,应用学习评价表及时评价和反馈。科学利用评价工具,能使教师和学生明确任务过程中的学习行为,促进任务的完整落实与全面表达。
二、通过评价监控学习进展,针对性调整教与学
“认识图形”的过程性评价实施,需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凸显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根据过程性评价反馈采取相关的修正、补救措施。例如,在“玩一玩,说一说”的游戏中,当学生摸出一个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时,部分学生可能判断该物体为正方体。此时,教师可提供评价反馈:“正方体有几个正方形面?”学生在获取反馈后会调整策略,明确正方体必须六个面都是正方形。过程性评价期间,教师需根据评价工具掌握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为学生提供评价指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若在评价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图形识别时存在问题,教师可引入更多实物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加强训练;若发现部分学生对图形特征理解不到位,可针对性设计相关互动任务,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更深入地理解图形本质属性,增强对课堂活动的认知与理解。过程性评价期间,教师能帮助学生明确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自身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总结自身在小组合作、任务探究、学习行为等方面的不足。通过针对性的过程评价实施,教师可帮助学生调整学习计划、稳定学习节奏,对接项目任务的实施要求优化学习行为。在调整学习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跟踪学生后续学习行为,查漏补缺,凸显过程性评价的育人价值。
综上所述,过程性评价作为评价数学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在目标导向下结合多种过程性评价工具,能实现对学生任务完成效果的过程性监控与反馈,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学习指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