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龙
一个社区书屋,一个乡村理事会,一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城市里头,都是不起眼的小地方,但在传播新时代文明上,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大道理传递出去,将民情民意收集起来,服务了基层精细化治理。
书屋小,但在为村民“充电蓄能”、学生课后研学、“家庭共读”上,却扮演着滋养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联结家校社情的角色。学校老师每周讲课的内容,不是辅导学生解题答卷,而是跟村民、家长和孩子们谈家庭教育如何与学校教育相衔接,家长怎么把课本上没有列出来的生活知识传授给孩子。
乡村公益理事会,理的自然是村里的公益事,村道改造、农房外立面翻新、景观亮化等等,这是跟村民们密切相关的出行和乡村美化的事,环境改造得好,幸福家园就增添了亮点。城市化的迅速推进,拆掉了村与村之间的藩篱,如果还再背负着祖辈传下来的水沟界田垅界矛盾和积怨,下一代又如何能减负踏上坦途呢?家园如不尽早剥离积怨,幸福的成色就会少了几分呀!理事会理的化解“世仇”事,是公益事更是大事,因为每一个大村小村都需要长远的和谐发展环境。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空间不会大到哪里去,大多居民认为,那只是个办证的地方。但当这个小地方在办证之余,还成为居民们的“邻里客厅”和“活动中心”,可以到那里喝喝茶,聊聊天,跟社区干部谈谈家长里短,说说哪条巷子有卫生死角、哪个路口的太阳能路灯坏了、哪间屋子里的老人近期似乎精神状态不佳,你们要关照一下……这间小房子就会成为社区干部了解民情的“议事厅”,党群服务中心就提升了便民“温度”和“深度”。
阵地虽小,产生的效能真的不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