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洁宇
初夏的一天,收到大学时代的郑云翔老师发来的微信,他问我当周周六有没有时间。得知郑老师要来棉湖,我欣然回复:老师,我有空,到时见!
郑云翔老师当年教我“文学概论”。他是一名作家,又当过记者,阅历十分丰富。在学习乃至生活的道路上,他给我诸多引导与帮助。他热爱学生,幽默风趣,因此大学时代我曾经和同学阿彬到郑老师家“蹭饭”。我仍清楚地记得那顿午餐是鳝鱼粥,用餐之后,郑老师还去厨房洗碗,很明显把我们当成了他的客人,而不仅仅是学生。
回归正题。那个周六,我在棉湖一家饭店与郑老师品尝棉湖粿肉、粉粿、薯粉豆干等等的特产,然后就开启了棉湖之旅。
考虑到好几年前郑老师数次来棉湖,我曾带他到解放路看手艺人制作灯笼,到打铁街看各种农具,到粥匙街看人制作秤,还有到龙巡街看人雕刻粿印……这次,我打算带他看看棉湖的新貌。
我们来到云湖公园。云湖公园去年末改建之后,环境更具人文性。我们从正门进,看到左侧的永昌古桥,看到桥下的悠悠碧水,我在脑子里迅速地搜寻有关的资料,断断续续地向老师介绍,诸如“云湖水系乃清朝举人陈元才兴修”“‘云湖两月’是棉湖古八景之一”“棉湖之名的由来”等等。郑老师饶有兴趣地听着。他是汕头人,在揭阳工作几十年,退休后才回故乡定居。对于千年古镇棉湖,他分明是有感情的。他微笑着告诉我,他第一次来棉湖是在棉湖华侨医院建成之时,当时他作为记者,前来参观并报道。
我们边走边谈,穿过九曲桥,顺着S形的永昌古桥,直达永昌门。本来我是打算逛完云湖公园之后便带老师去沿江路榕江公园一游,然后到鲤鱼沟村看日落的。可是,来棉湖,毕竟是离不开感受它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红色旅游景点的,况且郑老师是文化人,比起青山绿水,他应该更喜欢棉湖的文化。于是,我们参观了永昌古庙,特别是看了庙中的藻井。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我自豪地告诉郑老师:“据资料介绍,潮汕地区仅存两处有藻井,其中一处就是在这里!藻井的工艺非常复杂而且大为讲究,古代工匠不用一颗钉子,只利用榫卯和斗拱,就能将藻井堆叠而成……”除了藻井,郑老师还惊叹于古庙中嵌瓷、石雕、木雕等等艺术的精湛,特别是一对清代的铜鹤,高大而祥和,真是栩栩如生。
从永昌古庙后门出去,我们又相继游览了郭氏大楼、兴道书院、城隍庙和棉湖十八弯,每一处地方,都是时代的印记,留下了丰富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带着传奇色彩,有的带着感人的革命情怀……正是这些古迹和故事,乃至一代又一代棉湖人的奋力拼搏,谱写了更多的厚重历史,构成了这方面积不足31平方千里的热土上独特的人文、历史、民俗和自然景观。
除了参观,我们还走进百年老字号的制糖人家,乌膜豆仁、冬瓜丁、洗渣朥饼、白糖糕……真可谓琳琅满目。我真想让郑老师一一品尝,可惜他注重养生,一个劲儿叮嘱我不要购买。最后,我们在大街肚品尝了“卵清糕”。这是用面、糖粉和芫荽作为食材制作的特色美食,也是下午茶的最佳搭配。我们站在街头的角落,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这一份独特的松软与清甜味道。在匆匆的时光里,行人匆匆的棉湖镇街头,也许谁都没注意到我俩。
这大半天,于我而言,是幸福快乐的时光。和郑老师游棉湖,一起感受千年古镇的独特魅力与烟火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