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向马耳他新任总…
·风清景明正清明
·助力旅客假期出行
·前2个月我市民营企业…
·提升门户形象 激发圩…
·发展特色产业 铺就…
·部署开展打击肉类产品…
·“长大后我就成了您”
·清明祭英烈 精神永流…
·甲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
·清明寻根黄帝陵
·1468名中国籍抗日…
·优化营商环境要认真问…
·台湾花莲地震已致10…
·俄抓获3名音乐厅恐袭…
·伊朗挫败两起恐袭
·注意!市区部分路口车…
·爱国华侨回揭祭祖 盛…
·采春茶
·延伸触角,“网”住安…
·兴·揭阳 岭南名臣谢…
·承林超精神 育经纬…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清明寻根黄帝陵

时间:2024/4/5

4月4日,在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上,“金色飞龙”从祭台中心盘旋腾跃而起。新华社 发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气势恢宏的《黄帝颂》唱起,庄严肃穆的乐舞告祭亦古亦今、大美大雅,参加祭典的人群怀着感恩之心,追思轩辕黄帝。

  4日上午,甲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黄帝陵举行。

  黄帝乃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有土德之瑞且活动于黄土高原一带,故号黄帝,被后人尊为五帝之首。在后世的不断演化传说中,黄帝集人、神于一体。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崩,葬桥山”。中华民族顺天敬祖,在重要时节或重大事件发生时会在桥山之上的黄帝陵祭祀祖先。

  黄帝陵内,“汉武仙台”遗址,青砖黄土,风貌古朴。史书记载,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率领十八万大军北巡朔方,凯旋时祭黄帝于桥山。从此,在黄帝陵祭祀黄帝成为悠久传统。

  “黄帝带领部族自强不息、锲而不舍、万众一心的奋斗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创造、奋斗、团结的民族精神之基,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副会长苏峰说。

  新中国成立后,黄帝陵祭典得到进一步重视。1961年,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黄帝陵祭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帝陵祭祀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演变,如今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格式和祀典礼仪,大致可分为公祭、民祭两种形式。”苏峰说。

  据介绍,目前公祭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最为隆重,一般由“典前序礼”和“公祭典礼”组成。“典前序礼”包括“山门景行”和“礼乐庙祀”两项活动,借鉴古代祭典礼制范式,生动展示民间非遗精华。“公祭典礼”目前包括全体肃立、击鼓鸣钟,唱《黄帝颂》,敬献花篮,恭读祭文,向轩辕黄帝像行三鞠躬礼,乐舞告祭,龙飞中华,瞻仰轩辕殿、拜谒黄帝陵,种植桥山柏等九项仪程,营造庄严肃穆的祭礼氛围,彰显深邃厚重的人文内涵。

  “树高千尺不能忘了根。”参加今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的美国华裔朱介眉激动地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在海外也是拜祖先的,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先。”

  当天,部分参祭人员前往桥山亲手种下象征保护祖陵、崇敬始祖的树木。桥山之上,“思源林”“炎黄子孙林”“民族同心林”等树木郁郁葱葱,与山上古柏共生共荣。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张茂泽说:“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中华儿女谒陵祭祖,以黄帝文化为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华社西安4月4日电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