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继微
当今时代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文化思想互相交融、冲击,这就需要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和转化。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史中,通过辩证的思考,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这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和卓越成就提供了独特的文化支持。
一、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
政治性和学理性这两个方面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时都发挥着关键作用。政治性在这一融合中具有重要的本质性要求,因为只有通过将两者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才能以更符合本国发展特点的方式呈现,从而更好地回应中国面临的实际挑战。与此同时,学理性则为这一融合提供了科学的基础,使其能够在实践中得以应用。保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的一体性意味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以确保学术研究的合法性,同时通过学术研究支持政治决策,以确保正确的导向。另外,学术研究的导向应该考虑社会价值,以将知识的力量转化为社会共识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立场且持续适应时代发展,因此,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并通过民族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有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更具创新性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呈现出更为创新的特点。我们强调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团结人民,鼓励他们共同创造、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我们还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国家推向现代化的前沿,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演变,需要我们展开一场全新的伟大斗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同时,我们也要坚定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深入研究党的发展规律,不断提升党的素质和纯洁度,更好地发挥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充分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
(三)坚持多样性
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在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背景下,梳理历史和时代的发展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路径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成果,这一体系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最新的理论成就,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重要的理论创新,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中国精神的象征。人类文明的崭新体现通过多元素的文明相互融合、相互成就,激发了全球人类共同体的建构,引领着人类文明朝着全新的发展方向前进。
二、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一)以“两个大局”为出发点,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要密切关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以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不断走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注“两个大局”的重要观点,是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科学判断,是对党和国家工作战略布局的深刻思考,显示了我们党在掌握大局、争取主动、取得胜利方面的广阔视野、战略思考、使命担当、坚定决心,以及科学的思考方法、工作技巧、领导能力。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有效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同时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以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需要以坚定的信心和决心积极应对,以高超的本领谨慎行事,将危机化为转机,维护全球和平与发展。这些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方法提供答案,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政治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这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国内和国际环境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要我们冷静应对,敢于奋斗并善于应对挑战,我们就一定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克服困难,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
(二)把握历史方向,解答时代课题
把握历史方向涉及对历史规律的深刻理解,其根本目的在于运用历史思维,同时,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具备了与当代相适应的潜力。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党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有机融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这一融合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兼顾中国国情的前提下,能够不断应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时代挑战,并引领时代潮流。
三、结语
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以应对当下挑战。这一进程的发展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背景下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