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小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我们要在持续推进学思践悟上下功夫,切实把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吃透“十一个坚持”基本精神,做到学思悟贯通、知信行统一,加快推进普法宣传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地位愈加重要,法治建设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要素。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相结合,在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而生,是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治国理政实践中、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创新发展、日益成熟完备而确立的,是党领导法治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中国特色、饱满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法治领域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要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
学习领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等重大命题。
学习领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地位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学习领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布局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学习领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点任务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学习领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关系的重要论述,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和法治的辩证关系、改革和法治的辩证关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
学习领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保障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三、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党校教育培训的全过程
作为党校,应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积极探索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党校教育的实现路径,使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为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一)科学设置课程。紧扣党校教育培训体系,构建系统化、模块化的法治课程,广泛涵盖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原理、核心理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需求,重点涉及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与法治、法治国家建设、法治政府构建以及法治社会推进等多个方面。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法治素养纳入学员考核体系,激励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确保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党校教育工作中得到全面、深入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法治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加强师资团队建设。积极邀请理论素养深厚且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参与授课,运用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多种模式,采用案例教学、实地教学以及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以丰富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确保每位学员都能积极参与,切实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涵。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网络教学和在线课程等,旨在为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融合线上线下的教育模式,使党员干部日常工作之余,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党校师资优势,积极拓宽法治宣传教育领域,将丰富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拓展至校外。例如,党校教师携手司法部门、法学研究机构、法律院校等,举办法治讲座、研讨会、座谈会等活动,邀请法学专家、法律工作者、党员干部等共同参与,广泛传播法治知识,不断提升全民法治意识,使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充分利用党校教师在基层宣讲方面的优势,运用具体、贴近实际的案例,通俗易懂地传播习近平法治思想,将法治建设的先进典型推广至基层,使广大民众了解并借鉴成功经验。通过宣传法治建设领域的杰出人物,让人民群众深刻体会到法治的威慑力,并以身边的典范激发他们的法治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