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扬
在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要求的驱动下,县级党校要立足新形势、新要求,在不断做好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加多元化、精准化、有效化的教学模式,推动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开展。本文以揭西县委党校为例,探索新时代县级党校教学模式。
一、传统教学模式“换新衣”
(一)多样化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款式”
在信息量巨大的时代如何设计教学内容,满足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是新时代党校课堂需要重视的问题。
在2023年揭西县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揭西县委党校精心设计教学课程,分设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现实问题研究与能力素质提升三个单元,多方面、多维度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不仅满足了学员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更增添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设计中,不仅使传统教学模式穿上了“新衣”,更是为“新衣”增添了丰富的“款式”。
(二)多样化教学手段增添教学“图案”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得枯燥无味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也是为传统教学模式穿上“新衣”的重要举措。
揭西县委党校的各个主体培训班中,都运用了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设微视频、微党课,精选党性教育警示片、党史学习纪录片、中央党校教授网络专题课等,辅助教师的课堂讲解,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给“新衣”增添了许多不同色彩的“图案”,也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让学员更加愿意主动走进课堂。
(三)多方位教学渗透增加教学“销量”
除了强化课堂教育质量之外,也需要在传统的课堂之外,开辟新的课堂,扩大知识传播的范围和对象,提高“新衣”的“销量”。
揭西县委党校多形式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深入基层宣讲,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专题宣讲辅导,同时,在“融通揭西”APP等新媒体平台专题开设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讲党课等专栏,党校专兼职教师录制宣讲授课微视频并普及“粤视会”APP和“送学上门”的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主体式教学激发学员活力
(一)实践调研促质的转变
组织学员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不仅是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必须之举,也是新时代发展形势对党校教学工作的必然要求。
揭西县委党校把课堂搬到实践一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引导学员深入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咨政报告,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有实效、质量高的咨政成果,切实提高学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全县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真正实现了教学培训从量的传输到质的转变的飞跃效果。
(二)研讨交流碰思想火花
研讨式教学适应了新时代党校学员特点的需要,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极大激发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研讨交流中巩固学习成果,推动学习成果发生质的变化。
揭西县委党校结合学员特点和新时代教学要求,开设“课前诵读”“书香论坛”“学员论坛”等研讨式教学,采用“行动学习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员在学中思、从行中悟,在交流互动中迸发思维碰撞的火花,凝聚实干作为的共识。
三、“沉浸式”现场教学促思想深化
利用各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开辟更加广泛的现场教学基地,让学员走进现场,在亲身感悟中引发深入思考,这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培训教学多方位教学理念和多形式教学方法的直接体现,也是提高教学培训实效的有效方式之一。
揭西县委党校高度重视现场教学在党员干部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将南山镇火炬村等6个较为成熟的教学点列为揭西县党员干部现场教育基地并授牌,加强特色精品课程和精品现场教学线路开发,带领学员实地参观学习本地及周边红色资源、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用沉浸式教学让党性教育更鲜活。
四、“共享式”网络教学助思想传播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线上教学,不仅能够合理配置教学资源,适应新时代教与学的需求,更能构建全新的教与学关系,拓宽教学的时间、空间、深度和广度,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打开新的学习途径。
揭西县委党校在近年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全面推进云端教学,以“粤视会”和“雪亮工程”视联网平台为载体,形成“1(县)+17(镇街)+318(村/社区)”培训体系,进一步延伸基层党员教育触角,让每个乡镇、每个村(社区)都成为党员教育新阵地,实现了基层党员教育全覆盖。
本版理论文章作者单位均为中共揭西县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