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鳝鱼黄釉钵
茶叶末釉
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茶叶末釉起源于唐代黑釉,当时的耀州窑曾大量烧制,唐宋时期,山西浑源窑和北方地区一些烧黑釉的窑场也有烧造。清代景德镇仿烧非常成功,一跃成为名贵的色釉品种。传世品中,以雍正和乾隆时期产品为多见,雍正茶叶末釉偏黄的居多,乾隆茶叶末釉则偏绿的居多。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似茶叶细末,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清丽,耐人寻味。深沉凝重,极具古意。
鳝鱼黄釉
鳝鱼黄釉瓷器属于黄釉瓷器中的结晶釉,不仅色泽端庄婉丽,更兼有古朴之风,在瓷器收藏中,它的“少而精”便是一大特色。“鳝鱼”之名从何谈起呢?这主要是因为釉料的成色方式较为复杂,因为所含矿物质种类多,还需要足够的高温进行氧化程序,如果窑口条件不能提供适合的氛围,也不能形成完美的鳝鱼黄釉;但如果氧化较为成功,则可以形成光润、明澈、雅致的黄色釉面,并且带有黑色、黑棕色的斑点,颇类鳝鱼,所以得名“鳝鱼黄釉”。
鳝鱼黄釉,釉面温润明澈,而周身遍布的黑色、棕黑色斑点细密而古雅,遥望如黄玉中的龟裂纹,细观则更为自然,釉面之下可见深浅不一的色泽变化,有生成色之感,所以早在宋朝已有文人以用鳝鱼黄釉瓷器为风尚,而《陶雅》中还有记载明人以仿制宋鳝鱼黄釉瓷器为上品,可见其温润端庄有文人气,为文人所喜,人文价值不容小觑。如清代的鳝鱼黄釉钵,钵内外通体施鳝鱼黄釉,底阴刻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鳝鱼黄釉属于铁、镁结晶釉,是雍正时期唐英创烧的釉色品种。雍正十三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记载,景德镇御窑厂“仿厂官釉”,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这三种均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只是因烧成气氛的不同而呈色不同。清期厂官釉品种名目繁多,如蟹甲青、鳝鱼黄、瓜皮绿等。雍正厂官釉器以瓶类最为多见,造型既有传统造型,又有仿古青铜器。此钵器型规整,釉色偏黄,色如鳝鱼皮,釉面细腻、匀净,为典型的雍正朝制品。
艺 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