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万物互联,智能家居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作为全屋智能的“入口”,高端智能门锁赛道也获得创投资本与产业资本的青睐。
笔者注意到,在众多创投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赋能下,高端智能锁赛道的技术变革进程明显加快,从单机锁、联网锁、全自动锁、猫眼锁、3D人脸锁、后屏锁到哨兵猫眼锁,每一次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都带来新的市场机遇与行业格局变化可能性。
如今,“大模型+智能锁”、全自动智能锁的兴起,又在撬动这个赛道的新竞争格局。这驱动更多创投资本与产业资本纷纷布局这个技术创新“主导”的新赛道。除了一批依托互联网营销体系、受创投资本青睐的新兴智能锁企业涌现,海尔、美的等产业资本也在积极试水。
各路资本布局“大模型+智能锁”
鉴于中国4亿家庭的庞大用户基数,智能锁行业从诞生起,就坐拥千亿市场规模。这吸引众多创投资本与产业资本纷纷涌入这个赛道。
经纬创投合伙人肖敏此前表示:“经纬创投很早就关注了智能门锁赛道,并交流了很多公司,经纬认为消费升级是不可逆的趋势,智能锁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在他看来,未来能在这个赛道胜出的企业,首先需具备成功的创业经验,其次需对行业发展重点脉络有着深刻的认知,第三是团队对产品和技术研发保持热情和敏锐。
如今,技术创新已成为影响智能锁赛道竞争格局变化的一大重要因素——尽管近年来智能锁产品业态经历诸多技术迭代升级,但智能锁如何在不同地域、气温、使用者指纹特征不一的复杂环境下,始终如一地保持安全性、稳定性与可靠性,依然是行业仍需解决的挑战。
针对这项挑战,越来越多创投资本与智能锁企业开始试水“大模型+智能锁”技术研发。
“ChatGPT推动了生成式AI在各行业的应用场景落地,也为智能锁的指纹识别功能、破解应用痛点带来新的技术思路。”德施曼技术研发中心总监桑胜伟指出。
据了解,要实现“大模型+智能锁”,绝非易事。
部分创投机构曾扶持新兴智能锁企业做了相应的技术探索,但两大困境构成了明显的制约,一是指纹浅的女性和小孩,指纹磨损、干裂的老人,季节性蜕皮人群指纹质量欠佳。若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大模型就难以很好应用在智能锁领域;二是如何突破预先设定的算法限制。指纹识别算法技术经历从以捕捉指纹特征点为主的专家系统,到以捕捉图像特征点为主的机器学习技术迭代,两者均属于“规则与算法”先行,若现有指纹识别算法难以覆盖所有指纹差异,就将面临新的算法复杂度与硬件算力限制。
业界普遍认为,在多家智能锁赛道头部企业计划登陆资本市场的情况下,谁能在前沿技术应用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谁就有望获得资本市场的最多青睐,令企业更快登陆资本市场构筑新的行业壁垒。
全自动智能锁兴起“科技比拼”
在技术持续迭代创新驱动下,如今国内智能锁科技含金量已悄然领先国际同行。
作为安全性仅次于DNA识别的生物识别技术,虹膜识别技术的应用令国内智能锁行业安全等级得到大幅跃升;AI语音注册技术的应用,令国内用户可以通过AI语音智慧助手,轻松录入人脸、指纹、密码等解锁方式,有效提升使用体验。
继人脸识别锁后,全自动智能锁迅速兴起。2021~2023年期间,它的市场份额占比快速上升,涨幅达到12个百分点。由于全自动智能锁采取电机驱动自动开关锁,其核心部件——电机系统的技术变革,正给产业竞争格局带来新的遐想空间。
相比日韩住宅门的轻薄,中国住宅门相对厚重,需要大电机才能带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部分全自动智能锁即便引入大电机,也会出现因天地钩太重或卡阻而需要拆除,防盗属性因此下降;此外,常见的门生锈、下沉、变形等问题也会造成卡阻与便捷属性下降,俨然成为全自动智能锁技术比拼的新挑战。
当前众多创投机构向新兴智能锁企业推介电机厂商,希望能尽早解决这个技术挑战。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提升电机系统动力,全自动智能锁的另外一个核心系统——电池系统如何升级迭代,同样影响着智能锁赛道的未来竞争格局,正驱动创投资本、产业资本调整各类资源,赋能智能锁企业攻克技术难关。
国美资本科技赛道投资负责人王圣魁此前表示,企业能否快速提升高端智能锁市场的占有率,很大程度影响着企业在智能家居赛道的市场地位与竞争壁垒。综 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