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小随父从事粮食加工行业,从学徒工到技术员,再到管理者和创业带头人,熟悉粮食种植、大米加工等各项技术技能,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2006年,他曾外出求学、工作,15年前回乡工作,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粮食种植,有效解决撂荒土地丢荒弃耕的问题。他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在农村农业发展工作中表现优异,获得惠来县“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农业生产技能竞赛三等奖,先后被评为省农村乡土专家、省十大高素质精勤农民、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他叫曾玉松,一个在田间地头奔波的“新农人”,用心守护好群众的“米袋子”。

曾玉松在田间察看插秧情况。通讯员 摄
□记者 林锐磊
回乡创业,推动家乡农业振兴
初次见曾玉松,他正在田间地头仔细检查作物的长势情况,并认真做记录。“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业生产绝对不能耽误马虎大意。我们搞农业的,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牢牢守护群众的‘米袋子’。”提起工作,曾玉松如是说。
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想做好,就得多用心。关于粮食的种植和加工,曾玉松是专业的,因为他热爱这份工作,将其视为一生的事业,不断精研其中的“窍门”。2006年,曾玉松外出到院校深造,期间不断到各地粮食种植、加工企业和农业单位进行学习,掌握粮食种植、生产技术知识,收集先进生产设备的信息。2009年,他回乡工作,如今他的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粮食种植、收购、烘干、储备、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拥有年加工大米2万吨、日烘干粮食300吨的能力,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其自主品牌大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销售业务覆盖广东省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5年,为响应国家有关促进撂荒土地复耕复种的号召,曾玉松带头创建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当地各镇村、农户的协调沟通,以土地流转方式,大力整合当地农村撂荒土地,建成连片的规模化标准农田,大力发展水稻种植,实现了撂荒土地的复耕复种,营造农村绿色面貌,带动农户对种植业的信心,为振兴农村农业发展助力。后来,该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发展至今已拥有水稻种植面积3000多亩,每年都有序不断开展耕整地、种植、植保、收割等农事作业,为粮食安全生产做出积极贡献。
“现在农村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好多田地杂草丛生、出现荒废情况。曾玉松在2021年将我村的200多亩荒地承包流转起来,统一种植水稻。这对我们村来说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农村土地盘活起来了,这正是响应了国家关于号召‘撂荒地复耕复种’的政策,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安全。”惠来县隆江镇山家村支部书记李财德这样评价。
打造产业链,融合发展助农增收
在发展事业的同时,曾玉松始终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近年来,他尝试组织创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几年来,他从粮食种植源头起,延伸到加工生产,再到大米产品上市销售,形成一条完整地农产品发展产业链。每年,他在众多农户手中大量收购稻谷,再进行烘干、仓储和加工、销售,从而实现粮食产品的良性循环发展。如此坚持下来,当地农民的种植成果有销路有好收成,对种植业的信心也大大提高了。据不完全统计,曾玉松通过土地流转、技术服务、粮食收购、劳动就业、订单农业等方式,近年来每年带动农户2000多户增收400余万元,户均增收2000余元。
此外,曾玉松还组织组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联合服务体,为农户提供机械化耕整地、种植、高效植保、收割等农事全过程机械化服务,并扩大粮食烘干中心的建设。近几年,在水稻收割季节期间,每遇风雨天气,在粮食抢收工作中,粮食烘干中心发挥了重大作用,让农民的种植成果得到保障,确保当地粮食的颗粒归仓。曾玉松还多次组织创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项目”“水稻种植技术示范点”,多次组织举办技术培训会和现场观摩会,邀请农业专家为农户做技术指导、知识传授,为水稻种植的稳产增收提供有力支撑,在促进农户增产增收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
农户袁等平说:“曾玉松每年都会从我们农户收购大量的稻谷。我们有了稳定的收入,对种田也有信心。他诚实守信,处处为农户着想,例如这两年水稻收割遇风雨天气,而工厂的烘干设备一时无法满足大量湿稻谷的烘干处理需求,但为了农户不受损失,他还是将我们运去的稻谷全部收购起来,再想办法处理。可以说,他就是那种‘宁愿亏了自己,也不能让农户吃亏’的人。”
农业的发展,也需要创新。曾玉松不断探索高质量特色产品的发展路子,近年来引进“鸭稻共作”的水稻生态种植新模式,建设“鸭稻田”绿色观光田园基地。如今,在他的稻田里,鸭子在田间吃掉害虫和杂草,鸭粪充当天然肥料,全程不使用农药,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更优质的产品。
从一名学徒工到一名技术员,再到管理者和创业带头人,20多年的摸爬滚打,曾玉松始终默默坚守在粮食发展事业第一线。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展望未来,曾玉松说:“民以食为天。我会继续为粮食生产发展事业注入新能量、寻求新方向,担起联农助农、推动农业发展的责任,助力‘百千万工程’的高质量发展,为粮食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