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会见全国公安工…
·习近平同埃及总统塞西…
·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推…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全力以赴推动重点项目…
·点亮青年有“知”有味…
·引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
·6所学校入选全国青少…
·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发…
·因路而行、因路而兴
·280万尾鱼苗为榕江…
·以法治之力守护少年成…
·关心关爱少年儿童健康…
·为乡村振兴添力赋能
·切实维护良好社会治安…
·用心守护好群众的“米…
·2家危化品运输企业交…
·光荣入队
·微话题
·“法”宣五月,“典”…
·传递工会“娘家人”温…
·凝聚向上向善力量 推…
·少年儿童心向党 红…
·科普润童心 悦享科…
·让民法典飞入寻常百姓…
·网来网往
·构建现代农业新引擎和…
·确保中高考顺利进行
·进一步构建社会治理新…
·奋力谱写林业生态建设…
·助推“部风建设年”活…
·让群众度过安全祥和的…
·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揭东区文联开展美术支…
·揭东区部署旅游民宿发…
·揭东区开展整治行动 …
·揭东区残联举办讲座 …
·4月份存款为何“搬家…
·严格规范大股东减持 …
·保险业半年唤醒“睡眠…
·农行揭阳分行推出“抵…
·揭阳农商银行“榕江-…
·有色板块强势 保险…
·债券基金频现“大额赎…
·国务院印发《2024…
·成功发射
·APP自动续费的“坑…
·人工智能现在有多“像…
·“新形象工程”背后还…
·治理安全生产资格证书…
·IMF上调今年中国经…
·日本造出世界首颗木壳…
·广东石化全面投入商业…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用心守护好群众的“米袋子”
——记省农村乡土专家、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曾玉松

时间:2024/5/30

  他从小随父从事粮食加工行业,从学徒工到技术员,再到管理者和创业带头人,熟悉粮食种植、大米加工等各项技术技能,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2006年,他曾外出求学、工作,15年前回乡工作,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粮食种植,有效解决撂荒土地丢荒弃耕的问题。他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在农村农业发展工作中表现优异,获得惠来县“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农业生产技能竞赛三等奖,先后被评为省农村乡土专家、省十大高素质精勤农民、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他叫曾玉松,一个在田间地头奔波的“新农人”,用心守护好群众的“米袋子”。

曾玉松在田间察看插秧情况。通讯员  摄

  □记者 林锐磊

  回乡创业,推动家乡农业振兴

  初次见曾玉松,他正在田间地头仔细检查作物的长势情况,并认真做记录。“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业生产绝对不能耽误马虎大意。我们搞农业的,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牢牢守护群众的‘米袋子’。”提起工作,曾玉松如是说。

  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想做好,就得多用心。关于粮食的种植和加工,曾玉松是专业的,因为他热爱这份工作,将其视为一生的事业,不断精研其中的“窍门”。2006年,曾玉松外出到院校深造,期间不断到各地粮食种植、加工企业和农业单位进行学习,掌握粮食种植、生产技术知识,收集先进生产设备的信息。2009年,他回乡工作,如今他的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粮食种植、收购、烘干、储备、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拥有年加工大米2万吨、日烘干粮食300吨的能力,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其自主品牌大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销售业务覆盖广东省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5年,为响应国家有关促进撂荒土地复耕复种的号召,曾玉松带头创建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当地各镇村、农户的协调沟通,以土地流转方式,大力整合当地农村撂荒土地,建成连片的规模化标准农田,大力发展水稻种植,实现了撂荒土地的复耕复种,营造农村绿色面貌,带动农户对种植业的信心,为振兴农村农业发展助力。后来,该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发展至今已拥有水稻种植面积3000多亩,每年都有序不断开展耕整地、种植、植保、收割等农事作业,为粮食安全生产做出积极贡献。

  “现在农村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好多田地杂草丛生、出现荒废情况。曾玉松在2021年将我村的200多亩荒地承包流转起来,统一种植水稻。这对我们村来说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农村土地盘活起来了,这正是响应了国家关于号召‘撂荒地复耕复种’的政策,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安全。”惠来县隆江镇山家村支部书记李财德这样评价。

  打造产业链,融合发展助农增收

  在发展事业的同时,曾玉松始终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近年来,他尝试组织创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几年来,他从粮食种植源头起,延伸到加工生产,再到大米产品上市销售,形成一条完整地农产品发展产业链。每年,他在众多农户手中大量收购稻谷,再进行烘干、仓储和加工、销售,从而实现粮食产品的良性循环发展。如此坚持下来,当地农民的种植成果有销路有好收成,对种植业的信心也大大提高了。据不完全统计,曾玉松通过土地流转、技术服务、粮食收购、劳动就业、订单农业等方式,近年来每年带动农户2000多户增收400余万元,户均增收2000余元。

  此外,曾玉松还组织组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联合服务体,为农户提供机械化耕整地、种植、高效植保、收割等农事全过程机械化服务,并扩大粮食烘干中心的建设。近几年,在水稻收割季节期间,每遇风雨天气,在粮食抢收工作中,粮食烘干中心发挥了重大作用,让农民的种植成果得到保障,确保当地粮食的颗粒归仓。曾玉松还多次组织创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项目”“水稻种植技术示范点”,多次组织举办技术培训会和现场观摩会,邀请农业专家为农户做技术指导、知识传授,为水稻种植的稳产增收提供有力支撑,在促进农户增产增收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

  农户袁等平说:“曾玉松每年都会从我们农户收购大量的稻谷。我们有了稳定的收入,对种田也有信心。他诚实守信,处处为农户着想,例如这两年水稻收割遇风雨天气,而工厂的烘干设备一时无法满足大量湿稻谷的烘干处理需求,但为了农户不受损失,他还是将我们运去的稻谷全部收购起来,再想办法处理。可以说,他就是那种‘宁愿亏了自己,也不能让农户吃亏’的人。”

  农业的发展,也需要创新。曾玉松不断探索高质量特色产品的发展路子,近年来引进“鸭稻共作”的水稻生态种植新模式,建设“鸭稻田”绿色观光田园基地。如今,在他的稻田里,鸭子在田间吃掉害虫和杂草,鸭粪充当天然肥料,全程不使用农药,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更优质的产品。

  从一名学徒工到一名技术员,再到管理者和创业带头人,20多年的摸爬滚打,曾玉松始终默默坚守在粮食发展事业第一线。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展望未来,曾玉松说:“民以食为天。我会继续为粮食生产发展事业注入新能量、寻求新方向,担起联农助农、推动农业发展的责任,助力‘百千万工程’的高质量发展,为粮食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