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向上海合作组织…
·习近平会见匈牙利总理…
·改革“一子落” 发…
·累计完成投资逾6.5…
·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全面…
·高温天气谨防米酵菌酸…
·提升精神卫生医疗服务…
·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
·提升服务质效 办好…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
·坚持“四个到位” …
·敦促美方以负责任态度…
·暗藏阴谋、掩耳盗铃
·高招录取那些事儿看这…
·湖南华容县团洲垸洞庭…
·全国机动车达4.4亿…
·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临时…
·哈马斯刚作“让步” …
·哈马斯在加沙行政高官…
·即使加沙停火仍将与黎…
·波音与美司法部达成认…
·四名美国志愿者“火星…
·伊朗一军舰在港口维修…
·美军从尼日尔一座空军…
·全球平均气温已连续1…
·日本将要求自动挡新车…
·拿破仑的两把枪被拍卖…
·持续推进旅游公共服务…
·广东发布文旅产业赋能…
·多国上新项目吸引中国…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暑期…
·惠来县各滨海景区景点…
·2024全国文体康旅…
·“私人订制”引领暑期…
·福建为大众献上暑期文…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合理…
·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玛德琳
·创业板指跌1.62%…
·上半年基金分红892…
·超4700只公募基金…
·“中华战舞”进校园 …
·暑期网络安全指南
·学习革命历史 传…
·为学生暑假学习“指点…
·路漫漫亦灿灿
·梦想因奋斗而闪耀
·致外婆的一封信
·义和路北:城市化半个…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

时间:2024/7/9

 

家长可通过手机网络促进孩子学习,让手机网络上的知识来帮助孩子。林洁松 摄

  □记者 陈伟生 通讯员 孙映萍

  随着暑假到来,“神兽”归笼,一些家长吐槽孩子“放飞自我”“没日没夜抱着手机玩手游、刷视频而无法自拔”“手机‘争夺战’破坏了亲子关系”等,与家长希望孩子能合理使用手机,用于学习或联系等初衷背道而驰,让家长痛心疾首,充满焦虑和挫败感,但又束手无策。

  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呢?对此,专业人士认为,使用手机是一把“双刃剑”,严防不如疏导,家长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正确的引导。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接纳和信任孩子,多些关心和高质量的陪伴,这更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家长要多增加亲子互动,鼓励孩子多参加有益活动,培养孩子广泛兴趣爱好,拓宽孩子视野,这是戒除沉迷手机的“良方”;家长要尝试与孩子建立规则,一起定制和遵守使用手机时间,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合理使用手机,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孩子,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和把控好上网内容,培养提高孩子的自制力和辨别能力等,从而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自制力欠缺等是孩子沉迷手机主因

  家长希望孩子能合理使用手机,用于学习或方便联系,孩子为什么会与家长的初衷背道而驰而沉迷手机网络与游戏呢?揭阳市天蓝心理服务中心的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陈洁婷分析认为,孩子自制力欠缺等五个方面情况是孩子沉迷手机的主要原因。

  一是自制力欠缺。孩子的自制力欠缺,好奇心和接受能力又很强,难以抵制手机网络上新游戏、短视频等的诱惑,甚至容易依赖手机带来的快乐,慢慢地就沉迷手机网络与游戏。二是寻求刺激感。孩子对未知的世界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享受在探索中的刺激感,而手机网络上的资源恰好迎合了孩子们寻求刺激的心理,特别是会给孩子带来现实中未能获得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导致孩子难以抗拒而成瘾。三是满足归属感。孩子在现实中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渴望认识朋友或获得别人的认同与信任,现实又不能满足其需求,而通过轻松开放的网络游戏等更容易获得朋友和团队的认同、信任和友谊,并能摆脱现实生活中的不满足、不如意,这导致孩子容易在手机网络上寻找快乐和满足归属感。四是宣泄压力与情绪。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在自我意识、独立性快速发展的同时身心尚未发育成熟,认知能力不足,情绪不稳定,又难以与家长、老师沟通,而他们可以在网络上尽情分享开心快乐的事情和宣泄消极情绪,释放真实的自我、缓解自己的压力。五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忙于工作和生活,与孩子缺少陪伴和交流,造成孩子精神上的孤独,家长过高的学业期望造成孩子压力大,家长粗暴、溺爱或监管缺失等不好的教养方式等,这些都容易导致孩子在网络上寻求安慰。

  家长应“对症下药”和正确引导

  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呢?对此,陈洁婷认为,使用手机是一把“双刃剑”,严防不如疏导,家长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实际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对症下药”,并做好正确引导。

  1至3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孩子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能发育完善,在此之前都应该尽量少接触或不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孩子两三岁时接触电子产品越多,到七八岁时发生注意力障碍(如多动症等)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家长此时应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与孩子互动、更新孩子的玩具等,如果孩子对手机好奇,家长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等,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正确认知。

  3至6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手机,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手机可拨打电话与人联系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远离手机游戏。一些家长为图一时清净,偶尔会让孩子玩手机游戏,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控力还不足,一旦接触游戏就极易上瘾。因此,家长应及时删除手机里的游戏、音乐、视频等一些会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得到手机也会没兴趣玩了。这时家长应多陪伴孩子,也可共读对孩子有吸引力的儿童绘本,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外出体验大自然,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等,丰富孩子的生活阅历。

  7至12岁:对手机游戏不宜强势打压。7至12岁的孩子处在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阶段——儿童叛逆期,孩子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会变得固执又脾气暴躁,讲起道理来有时会怼得爸妈都无话可说。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应因势利导,可以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若违反,孩子要承担家务等处罚。家长要明白自己的目标是“孩子停止玩手游”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玩手游”,因此,家长要包容孩子出现顶嘴、哭闹等不满情绪,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

  12至18岁: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认知水平较高,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对于孩子使用手机,家长应坚持适当干预、指导合理利用。孩子沉迷手机,家长直接没收手机、生气吼骂甚至暴打一顿,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这时家长可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给予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如一些孩子沉迷手机是出于好奇,家长可试探、询问并教育引导,并通过微信、邮件等方式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知识等,有了沟通和信任之后,再与孩子商定玩手机的规则,如是否可以带到学校、什么时候可以玩、一次可以玩多久、超时会有什么处罚等。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使用手机,引导孩子明白合理利用手机的正面效应,如在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搜索学习信息等。

  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爱好是“良方”

  家长要帮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除了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实际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外,陈洁婷还给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一、多与孩子沟通。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与其一味禁止、打压和责骂,不如多走近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所想所需,理解接纳和信任孩子,多些关心和高质量陪伴,这更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家长的引导,从而帮助孩子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好习惯。

  二、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家长要多增加亲子互动,鼓励孩子多参加有益活动,如户外游玩、运动等,亲近大自然,让孩子去发现生活中更有趣、更美好的事情,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培养孩子广泛兴趣爱好,让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心灵更充实,从而有效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是戒除沉溺手机的“良方”。

  三、与孩子约法三章。家长要尝试与孩子约法三章,建立使用手机规则,一起制定和严格遵守包括学习计划、使用条件、使用时间和频率、奖罚措施等规则,引导孩子掌握好学习和使用手机时间,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并养成良好的使用手机习惯;孩子违规时,家长要让孩子承担违规的后果,培养提高孩子的自制力和诚实守信品质;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规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孩子。

  四、提高孩子的辨别能力。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并把控好上网内容,培养提高孩子的辨别能力等。如家长可和孩子一起去探寻手机网络背后的东西,让孩子认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教会孩子识别不良信息,培养提高孩子的自制力和辨别能力。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