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肿瘤发病率日益增高,肿瘤患者群体日益庞大,且有年轻化趋势。随着治疗技术与理念的进步,一些肿瘤已可以实现“带瘤生存”,成为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可以长期控制的慢性病。由此,肿瘤康复期越来越长,那么,如何更好度过这段时间?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提醒,别忘了一件日常且重要的事,那就是:好好吃饭。
营养是人的身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当疾病发生时,充足合理的营养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后勤保障,在肿瘤的全程治疗中更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好营养”促肿瘤治疗
营养支持在肿瘤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促进肿瘤治疗的效果。
防止营养不良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伴随着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能量的代谢异常,这也是为什么肿瘤患者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在肿瘤治疗的不同阶段,对营养素有着不同需求,如果没有合理的营养管理,患者的营养状况会进一步减退。例如,放化疗会伤害到自身健康的细胞,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尤其是蛋白质的摄入,能很好地保证这些健康细胞的新陈代谢,顺利完成放化疗的过程。
减轻治疗副作用 合理的饮食搭配,如调整食物的色泽和香气,可减少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减少肿瘤复发率 进入肿瘤康复期后,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均衡的营养摄入,如降低脂肪和红肉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水果蔬菜)摄入,可以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治疗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都有很大影响,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极大程度避免患者恶病质的发生,给患者带来饮食的乐趣,提高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营养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免疫力,从而使患者更容易承受治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
营养不良的常见表现
如何发现肿瘤患者没有足够的“好营养”?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常见表现有以下几种。
体重丢失 对患者来说,“体重就是生命”,由于手术、放疗、化疗等创伤性治疗手段往往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功能,产生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使康复期患者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不良,诱发体重丢失的风险。
肌肉减少 肌少症围着肿瘤“转”,康复期患者由于前期肿瘤自身的恶性消耗,患病后活动减少、营养不足和食欲不振等,会发生继发性少肌症,从而导致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身体活动能力下降,造成衰弱,容易跌倒骨折。
免疫力下降 免疫力对于人体非常重要,免疫力如果过低,屏障破坏,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比如细菌、病毒等感染,这样肿瘤的死亡率就会大大增加。
恶病质 这是一个专业表述,简单来说,就是因病情和化疗的副作用等缘故,许多癌症患者在抗癌途中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从而导致体重严重下降、身体营养跟不上,最后因营养不良而败给了癌症。
认识营养支持疗法
临床上,有专业的营养风险筛查来判断哪些肿瘤患者需要营养治疗。经评估后,其实面临几个基本问题,首先就是“怎么吃”。
在患者经口进食食物不足以满足机体需求的情况下,首选口服营养补充剂,把营养直接喝进去。口服营养补充是能提供多种营养素的营养液体、半固体或粉剂加入到饮品或食物中经口服用。若肿瘤患者体重已出现下降,或者饮食摄入不足时,也应尽早开始营养补充,直至膳食摄入可满足每日营养所需,并能保持体重稳定为止。
对于无法进食但胃肠道有功能的患者,可以通过鼻胃或鼻肠或空肠等有创造口方式留置导管提供身体需要的营养素。
通过经口进食和肠内营养仍不能满足营养素的需求时,推荐增加静脉输入的肠外营养。如发生胃肠道不耐受,患者需要的基本营养素均经静脉途径输入,即全肠外营养。
还要提醒的是,不少患者在肿瘤治疗结束后,就不再关注营养了。有研究表明,我国肿瘤患者中,约40%~80%会出现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其中相当部分处于康复期。康复期营养不良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体重下降,进一步导致患者伤口愈合缓慢、感染风险增加、对康复期放疗化疗不耐受、生存时间缩短等。
此外,少吃也不能饿死肿瘤。不少肿瘤患者担心饮食营养丰富会促进癌细胞生长。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营养支持会促进肿瘤生长,不仅如此,患者节食或少食反而会恶化营养状况,肿瘤会掠夺正常细胞的营养,甚至分解人体肌肉中的蛋白质。
因此,康复期肿瘤患者,应定期进行营养筛查,如有营养风险及时干预,以降低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再入院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李 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