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开辟中非关系更加壮丽…
·习近平分别同津巴布韦…
·高质高效推进重点项目…
·科学选址提升水库调蓄…
·65.22万亩稻田转…
·我国加强流动儿童关爱…
·大力营造良好氛围 增…
·全力落实台风防御应对…
·推出揭阳潮汕国际机场…
·营造依法依规用水良好…
·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推…
·用文字传递情感 用文…
·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几十万元玉器秒“跑路…
·护航开学季 平安“警…
·饼食市场升温
·持续破“小案” 全…
·大南山
·从严从实推动各项工作…
·提升政法干部履职能力…
·提升知法懂法用法能力
·激情开跑 燃动全…
·揭西一点红番薯上榜
·共建网络文明 共享…
·家政高手同台大比拼
·营造浓厚书香氛围
·跑好帮扶“接力赛”
·预防病媒生物传播
·激励师生奋发向上
·以新面貌“拥抱”新学…
·惠来首次举行大学新生…
·发挥巡察利剑作用 …
·听取各方意见 完善…
·畅叙乡情乡谊 共谋未…
·弘扬潮汕文化 培养英…
·警银联动筑牢反诈“防…
·探索人民调解新模式
·书香润童心 悦读伴成…
·提供优质服务 满足诊…
·乘风破浪“泳”争先 …
·预防疾病致残 共享健…
·见证地球演化史!我国…
·新增4项!38项世界…
·中国空军亮相埃及航展…
·中国对加拿大采取反制…
·国家防总针对广东海南…
·健康乡村建设“路线图…
·全面推进防非打非工作…
·8月份我国物流业景气…
·我国科学家在超高纯石…
·外卡、国际业务为机构…
·引导公众树立正确法律…
·懂你所需 贷你所想
·推出“工银薪管家”产…
·沪指再创阶段新低 …
·北交所吸引力不断增强…
·吃素减肥,怎么反而会…
·地黄、麦冬、天冬、化…
·凝心聚力探索民营医院…
·专家诊疗直达家门口 …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新增4项!38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彰显我国治水智慧

时间:2024/9/4

  水利灌溉,是农业文明的重要支撑,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则是一部“流动的历史”。

  北京时间9月3日上午,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5届执行理事会上传来喜讯,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我国有4项工程成功入选。

  新增的4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分别是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徽州堨坝—婺源石堨(联合申报)、陕西汉阴凤堰梯田、重庆秀山巨丰堰。至此,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8项。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灌溉大国。地域及气候条件的独特性,造就了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类型的丰富性和每个灌溉工程的独特性。

  此次新入选的遗产有何特点?又蕴藏着哪些传承古今的治水智慧?

  特色浓:沙漠地区的古老灌溉智慧——坎儿井是新疆各族劳动人民为适应极度干旱和高蒸发量条件而创建的引出浅层地下水进行灌溉的古代水利工程。

  主要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构成。暗渠用于集水与输水,素有“地下运河”的美誉。现有考古研究证实,吐鲁番坎儿井至少拥有600年以上的历史。

  韵味足:水文化里的融合美学——徽州堨坝—婺源石堨(联合申报)是从古徽州文化中传承下来的砌石引水堰坝类型的水利工程。徽州全区现存古堨坝500余座,其中500年以上古堨坝5座;婺源县现存坝长5米以上、水位上下高差0.8米以上的石堨共计2052座,其中百年以上的有1181座。

  古堨营造的优美水景观与古村落、古建筑、古街、古道、宗祠等遗址遗存融合一体,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生态美:借自然之力诠释生命共同体——凤堰梯田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汉阴县,灌区面积约5.2万亩。历朝历代的汉阴先民顺山地之势,借自然之力,形成了以凤堰梯田为代表的“田、渠、塘、溪”灌溉体系。

  从汉阴的凤凰山水源涵养林、山溪梯田到山塘湿地,分布在一千多米的垂直空间里,生产、生活、生态和谐运转,完美诠释“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内涵。

  设计妙:“立体化”实现效益最大化——秀山巨丰堰始建于清代,灌溉工程体系为有坝引水,其“立体化”灌溉工程体系是适应丘陵山区灌溉需求的典型工程规划。

  渠-河立交、渠-渠立交、渠-路立交成为灌溉效益充分发挥的关键工程,三拱桥区域更是出现渠-渠-河三层立交,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仍在使用的砌石渡槽拦河坝,保障了灌区水资源实现“高水高灌、低水低灌”,实现最大灌溉效益。

  我国目前38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是为了适应各地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当地民众需求而诞生的。

  如西藏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目前海拔最高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又如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其历史悠久、设计科学、布局合理、经济效益突出、自流灌溉面积广等特点享誉中外。

  此次,我国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里再度扩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璀璨的农耕文明、灌溉文明,也为保护传承灌溉工程遗产提供了更大的契机。

  水利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研究,解读工程历史演变背后的科学元素,总结可持续的灌溉管理制度,加强保护、传承与发展,助力水利高质量发展。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将在新时代持续焕发生机。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