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数昨日涨跌不一,沪指与深证成指再创阶段新低。截至收盘,沪指跌1.06%,收报2736.49点;深证成指跌0.83%,收报8063.27点;创业板指涨0.06%,收报1539.04点。沪深两市成交额仅有5186亿元,较上周五萎缩239亿元。
行业板块涨少跌多,医疗服务板块大涨,多元金融、商业百货、旅游酒店、医疗器械板块涨幅居前,贵金属、铁路公路、汽车整车、煤炭行业、银行板块跌幅居前。
个股方面,上涨股票数量超过1900只。国企改革概念股逆势爆发,哈焊华通、保变电气、长春一东、上海九百近30股涨停。医药股全天强势,其中民营医药概念股大涨,盈康生命、济民健康、国际医学、光正眼科等10余股涨停;细胞免疫治疗概念股震荡走强,冠昊生物、阳普医疗、海南海药、中源协和等涨停。多元金融概念股盘中异动,翠微股份、弘业期货涨停。下跌方面,银行、煤炭等权重股展开调整,招商银行跌超3%;高位股开盘下挫,深圳华强、大众交通跌停。
行业资金方面,截至收盘,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公用事业等净流入排名靠前,其中医疗服务净流入7.03亿元。
净流出方面,电子元件、半导体、铁路公路等净流出排名靠前,其中电子元件净流出14.05亿元。
对于后市走势,机构纷纷发表看法。
光大证券指出,银行的补跌或许同样是市场将要见底的信号。当前市场情绪已经非常低迷,随着前期强势板块的补跌,市场情绪可能已经低迷到了极致。此外,自银行板块补跌以来,也有一些行业出现了上涨,如汽车、传媒、计算机等,这可能也是市场“跌不动”的信号之一。因此,我们认为前期强势的银行板块补跌或许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投资者可在底部区域适当进行左侧布局。
中金公司认为,市场显现较多底部特征,但信心修复仍需更多积极因素支持。展望后市,尽管近期内外部仍有较多压制因素,但市场本身处于价值区间,指数调整期间关注积极因素边际变化。近期市场已具备部分偏底部特征:以自由流通市值计算的A股换手率降至1.5%的历史偏底部水平;估值层面,沪深300股息率相比10年期国债利率超出1.1个百分点,沪深300指数估值处于历史底部一倍标准差附近,市场具备较好的估值吸引力;强势股补跌也往往是历史阶段性底部的常见现象。后续关注财政支出进展,以及美联储降息节奏对我国货币政策、汇率、资本市场的边际影响。配置方面,红利板块经历调整后吸引力回升,当前需要更加重视分子端基本面和分红的可持续性;7月中旬以来消费电子、半导体等都有10%以上的调整,估值不高,叠加近期消费电子板块可能存在较多消息面催化等因素,或有望出现阶段性行情;关注科技创新领域尤其是具备产业自主逻辑的板块;出口链和全球定价的资源品近期受海外波动影响短期回调后或有所分化。
中信建投表示,近期盈利预期下修,投资者情绪低迷,但综合看我们认为市场已具备底部条件。近期市场位置与现象呈现底部区域特征,但联储降息及国内政策发力都将改善估值与盈利预期,加之基数效应四季度基本面同比数据也有望呈现向上趋势。投资者后续宜伺机布局。可考虑沿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新线索下的景气现实改善、中报具备韧性的内需强相关板块后续景气弹性、预期见底具备自身产业逻辑的成长方向的估值修复三条线索底部布局。重点关注:家电、汽车、非银、军工、锂电池、电子、医药等。
综 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