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金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礼仪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但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所以礼仪教育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体现。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礼仪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幼儿良好品质的养成,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活中的礼仪
(一)环境礼仪。
礼仪教育,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成长的主要环境之一,其内部设施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幼儿良好礼仪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至关重要。我们在幼儿园创设了礼仪墙,上下楼梯都能感受到礼仪带来的魅力;在教室、盥洗室、花草绿化等地方,设置可爱的礼仪标语;让幼儿在学习遵守礼仪行为规范的同时,又能受到良好的礼仪环境熏陶。
(二)问候礼仪。
在实施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生活化中,与其它各领域教育过程密切联系,有机渗透,从小班开始,我们便从常规礼仪入手,幼儿每日入园、离园,都能看到教师在幼儿园门口微笑地和孩子们说一声:“小朋友们,早上好!”“小朋友们,再见!”潜移默化,孩子们在入园、离园时也能甜甜地和老师问好、道别。除此之外,在幼儿园里遇见主任、陌生老师、门卫爷爷、厨房阿姨叔叔、保健医生以及打扫卫生的阿姨,我们也鼓励幼儿要主动礼貌问好,表示尊敬,学会感恩,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三)礼貌用语礼仪。
在礼仪教育中,文明用语、礼貌待人是一个简单却又难以坚持的良好行为习惯,在一日活动中,老师在和幼儿说话时,会主动在每句话前说“请……”,例如下课后,老师说:“请小朋友们休息。”幼儿也会说:“谢谢老师,请老师休息。”进餐前,老师会和幼儿说:“请小朋友们吃饭。”幼儿也会礼貌地说:“谢谢老师,大家请。”不知不觉中,幼儿在请求帮助时,会更加主动地使用礼貌用语,如:“老师,可以请你帮我一下吗?”日常生活中,坚持这一行为习惯,能为幼儿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游戏中的礼仪
随着幼儿接受能力逐步提高,孩子们学到的礼仪教育知识,也已经融入到了游戏活动中。在自主游戏中,创设的奶茶店里,“顾客”络绎不绝,小“老板”们有点招呼不过来了,便对“顾客”喊道:“不要插队,大家要排队!”可是“顾客”们都太想尝到“奶茶”的味道了,只有零星几个“顾客”有听“老板”说要排队,剩下的“顾客”还是挤在一起。这时候其中一位“老板”,赶紧拿出准备好的号码牌,分发给了在等候的“顾客”们,并对他们说:“大家要排队,请你们一人拿一个号码牌在等候区等,好了我们会告诉你的。”“顾客”们听到这话,顿时不再拥挤了,拿了号码牌便去等候区等待。
这时候等待区的“顾客”们,都在安静的坐着、或是低声的交谈,仿佛真的到了奶茶店,而不仅仅是在游戏区的“奶茶店”。这时候的幼儿俨然已经把生活中的礼仪教育变成了应当自觉遵守的礼仪了,不需要我们的刻意提醒,他们已经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形成的,并能让幼儿终生受益。
三、公共场所的礼仪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幼儿园的公共场所礼仪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室外的公共场所中,不影响、不打扰他人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礼仪,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生活活动礼仪是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契机,在礼仪活动“在外用餐”中,通过木偶表演及卡片操作,幼儿了解到在公共场所用餐的礼仪规范,幼儿通过情境表演,从去到餐厅入座,到吃完饭离开餐厅,每一步幼儿都在认真扮演,加深了用餐要遵守的基本礼仪的印象,如要安静等待、长辈先入座、吃东西要尽量不发出声响等;在平时散步、去户外上课时,老师也会引导幼儿不大声喧哗、排队轻走不推挤,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让孩子们深入了解社会秩序及遵守公共场所礼仪。
总而言之,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是提高幼儿礼仪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抓住幼儿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养成,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