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林清
教育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等待发芽的种子。家访不仅是家校沟通的桥梁,更是发现学生潜能的关键契机。近段时间以来,我在家访中通过细心观察和科学引导,帮助部分内向学生找到自信,使其从“怯于开口”到“主动发言”,彰显了家访在因材施教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3月的一个晚上,我家访了一个内向、不敢在课堂上提问题的学生小A.小A平时在课堂上总是沉默寡言,既不愿主动与同学互动,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然而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她的关注,反而更加耐心地寻找她的闪光点。
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家访中发现,小A在家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一面——她在认真地教她弟弟解数学题,并且能滔滔不绝地向弟弟讲解整道数学题的解题思路。
这孩子在家其实很爱说话,一到学校就变得特别安静。我发现,小A的“内向” 并非天性使然,而是缺乏课堂安全感的表现。
回到学校后,在数学课堂上我特别留意小A,并在一次小组讨论后,特别邀请小A分享她的解题思路。起初,小A有些犹豫,但经过我的一番鼓励后,她终于鼓起勇气走上了讲台。当她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时,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同学们也被她清晰的解题思路深深吸引,纷纷给予热烈的掌声。这次突破让小A慢慢变得自信开朗起来,她开始主动和同学们交流,上课时也积极举手,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好这些闪光点,通过鼓励让他们树立信心,从而更好地成长。而家访恰恰为教师提供了深入了解学生的机会,让教育方法能真正因材施教。
在我校的教育实践中,除了转化小A同学的成功案例外,通过家访,我还发现了许多学生的不同闪光点。通过走进学生家庭,我看到了他们在学校之外的另一面:有些在课堂上默默无闻的学生,在家中展现出惊人的动手能力;有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却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极强的责任感和领导力。这些闪光点在家访中,经过我的细心观察和适时引导,往往能转化为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
教育是一项充满爱与希望的事业。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家访中的闪光点持续照亮学生成长之路,为每一个孩子的美好未来保驾护航。
(作者系普宁市大坪中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