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打造“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集群系列报道

普宁市通过引进先进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加快纺织服装产业从“制造”迈向“智造”。郑楚藩 摄
□记者 高浩钦 郑乔慧 特约记者 罗凯瀚
3月18日,广东省商务厅在中山市举办2025广东“跨境电商+产业带”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活动中,“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带”入选全省首批“跨境电商+产业带”试点,成为全省首个“纺服类”入选城市,这是继被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内衣)”后,普宁市“跨境外贸”又一重要荣誉。
这是普宁市发挥跨境电商作用,以新业态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普宁市积极发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优势,通过强化规划引领、拓宽发展空间、强化创新驱动、以新业态赋能等,多措并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坚持规划引领,巩固提升优势产业
普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配套完整,拥有集纺纱、织布、印染、辅料、配件、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上下游通力配合的产业链条,2024年该市纺织服装产业总产值达1325.45亿元,同比增长6.7%.该市拥有纺织服装企业7000多家,其中,规上纺织服装企业235家,纺织服装类高新技术企业3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纺织服装产业从业人员34万人,纺织服装产业电商从业人员超3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纺织服装类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840多亿元,约占该市电子商务总交易额的七成左右。
为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产业,普宁市邀请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编制《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建设以“普宁内衣”为区域品牌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制定九大路径和九大任务;制定出台《普宁市纺织服装业“四名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增强产业竞争力、培育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政策保障。与此同时,投入35亿元建设普宁市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推行“领导小组+管委会+投资公司”的管理模式,目前园区实现从集中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能源供应至污水处理全流程投产,入驻企业共72家,其中规上企业37家,2024年实现规上企业产值约48亿元。
强化创新驱动,从“制造”加速迈向“智造”
在普宁市“百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暨“大抓产业 大抓招商 大抓项目”2025年第一季度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活动中,广东瑞源数智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签约。该项目计划总投资4.5亿元,建设17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和配套设施,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全面升级无缝服装和贴合服装的全产业供应链,实现生产流程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为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这是普宁市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加快纺织服装产业从“制造”迈向“智造”的缩影。
普宁市以科技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现代化发展,大力推进“普宁服装产业优构:行业专仓+加工中心促进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该项目成功入选省级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培育库,先后打造纺织服装5G全连接工厂2个,并推动20家纺织服装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至目前,该市有5家纺织服装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4年,该市新增纺织服装类技改备案项目共6个,总投资5873万元。同时,普宁市坚持以千亿电商赋能千亿纺织服装产业建设,充分发挥广东名鼠跨境电商创意产业园、上寮电商园、上寮电商城等项目的区域规模效应和电商集聚效应,吸引大批电商企业抱团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鼓励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建设海外仓,加快建设普宁跨境电商总部基地,积极创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电商赋能开拓全球市场。
提升服务质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产业强,则县域强。除了纺织服装产业,普宁市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抓好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普宁市强化领导干部帮扶机制,由该市各套领导班子成员对规上工业企业采取挂钩联系的方式,实现规上企业挂钩服务全覆盖;持续落实“企业联络员”制度,定期上门走访服务企业,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持续落实规上工业企业“绿卡”服务制度,在行政审批、督查检查上精简松绑,在便民服务、政策优待、资源配套上优化升级;加大政策服务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技术创新,2024年以来新增技改备案项目共20个,总投资4.43亿元,有4个项目累计获得2024年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企业技术改造)3000.67万元。
在产业引擎的推动下,2024年,普宁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广东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中央资金第三批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县,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7家,2家企业入选“广东省制造业500强”,3家企业入选第一批“广东老字号”,25家企业入选“揭阳市工业企业100强”,1家园区被认定为揭阳市市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展现新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