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燕
一、初中数学课堂互动的现状
初中数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课堂互动与实践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受到关注。互动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重要地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增进初中数学课堂互动与实践的策略
(一)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初中数学教师需努力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想法。教师可运用诙谐的语言与生动的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讲解数学题时,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分层设计:基础性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用于巩固知识;中等难度问题则引导具备一定能力的学生深入思考。实践表明,这种分层提问策略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缓解中等生和后进生对课堂提问的焦虑心理。
(二)运用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同时通过竞争、合作、即时反馈等机制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 “移项” 时,教师鼓励学生用八个字概括移项的要点,最终师生一致选用 “不移不变,移了就变” 作为口诀,并运用该口诀开展移项游戏比赛。
案例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与评价。通过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从而增强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实现抽象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融合贯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问题导学法:有效课堂提问是实现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手段。该方法强调以问题作为课堂的纽带,将教学内容不断 “问题化”。在教师设计的递进式问题链引导下,学生可由现有解答过程展开联想和深入思考,并对变式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举一反三的综合能力。采用层层推进的设问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三)合理分组合作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需重视各组的合理编排。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等因素进行异质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在整体水平上大致相等,同时使小组内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如此,可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初中数学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诉求和心理状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情感纽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目光接触、微笑、点头示意等非言语方式,给予学生关注与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为课堂互动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初中数学课堂互动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师生互动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促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构建者。在互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探讨,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知识,提升对知识的认知深度和记忆程度,增强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实践表明,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等方面表现更为优异。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效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展示创意和想法的平台。学生的思路和方法可能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新启发,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问题的探讨过程中,每个学生可能都有独特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讨论,既能激发创新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促进教师教学改进
课堂互动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教师能够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准确掌握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遇到的困难,以及对教学策略和内容的期望与改进建议。据此,教师可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今后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互动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和创新互动策略,努力构建有效互动的课堂,为培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坚实的教育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