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蔡晓惠 通讯员 杨珊珊
每周六下午,普宁图书馆阅览室里总会聚集着一群青少年,这是普宁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历史学副研究员王宋斌在普宁市委老干部局等单位指导下创办的“普宁红色故事会”现场。每一场故事会上,到场的青少年都迫不及待地等着王宋斌带领他们穿越时空,去触摸那些滚烫的红色记忆。
退休15年来,王宋斌始终奔走在红色文化传承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老党员的忠诚与奉献。他身兼“红色基地创建者”“红色故事宣讲者”“红色火种传播者”多重身份,先后获全国党史系统先进工作者、广东省十佳党史优秀工作者、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近日荣获“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不遗余力,协助打造红色文化地标
1981年便投身党史研究工作的王宋斌,凭着对党的事业的一腔热忱,几十年如一日,在潜心钻研党史的工作中躬耕不辍、倾心奉献。退居二线后,他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协助普宁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耗时多年建成八一纪念馆、庄世平博物馆、杨石魂故居生平展览馆、方方纪念馆等26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累计提供史料、照片、文物等展品300多件。为筹建庄世平博物馆,王宋斌连续一个多月日夜加班,因胆结石发作住院进行治疗;为还原杨石魂生平事迹,他辗转武汉、广州、北京等地,查阅档案、走访亲属,收集资料……如今,这些承载红色革命记忆的场馆年均接待青少年超6000人次,成为普宁红色教育的“活教材”。
此外,王宋斌还协助修缮池尾街道多年山村十八烈士墓和大坪镇龙坑村、梅塘镇涂洋村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多处红色遗迹;先后协助有关部门组织举办纪念普宁苏维埃政府成立70周年、普宁苏维埃政府成立80周年,普宁武工队成立60周年、普宁武工队成立70周年等大型纪念活动共15次,累计5万多名党员干部和师生在活动中接受红色洗礼。
持之以恒,用心用情讲好红色故事
自2019年创办“普宁红色故事会”以来,王宋斌与“红色宣讲团”的其他成员一起,已坚持为孩子们讲故事100多场,吸引近2万名青少年参与。“王老师讲的红色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能把枯燥无味的档案资料变成让孩子们听得懂的红色故事,让这些党史知识‘活’起来,进一步点燃孩子们学习红色文化的热情。”普宁市公安局退休干部林乐杰这样评价道。记者了解到,王宋斌讲授的《什石洋革命斗争史》这场故事会还入选全省“百部精品党课”,受到省委组织部表彰。
与此同时,王宋斌活跃在机关、校园、社区一线,50多场专题宣讲覆盖2万多人,协助普宁电视台录播35期红色故事专题节目,参与打造6场“普宁红色故事大讲堂”,以多元化的活动方式让红色历史“声”入人心。在“红霞增辉耀南粤”系列活动中,王宋斌被省委老干部局评为“红霞宣讲之星”,成为南粤大地上红色文化的“银发代言人”。对于王宋斌来说,讲好党史不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使命。“我深深热爱这份工作,传播红色故事让我乐在其中,只要听众喜欢,我将一直讲下去。”王宋斌说。
笔耕不辍,做红色火种的传播者
“伏案不觉更漏尽,挑灯犹见笔锋疾。”这正是王宋斌退休后笔耕不辍的真实写照。为将多年党史研究的成果化作打动人心的时代故事,他常常写作至深夜。多年来,他编纂红色书刊《普宁红色文化》《普宁革命老区发展史》等50多本(期),累计500多万字,发行10万多册;编写出版《红色普宁》《赤子丹心》《回眸南山红》《红色南阳山》《普宁红色故事百讲》等5本专著共140多万字,为地方党史留下珍贵文献。
2024年,在普宁市教育局、团普宁市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他牵头组织“红领巾听党的话,红色故事我来讲”宣讲员公益培训班,到现场讲述示范课8场次,将“百千万工程”“绿美普宁”等工作成就融入红色故事中,指导普宁二中等8所中小学34名中小学生成为“小小宣讲员”。如今,这批学员已活跃在校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稚嫩的童声讲述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同时分享家乡在推进各项工作中的新变化。
从党史研究者到红色传承人,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在王宋斌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红色文化传播行列,共同续写着普宁的红色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