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娟
于我而言,香港的魅力,三分在维港夜色,七分藏于街巷烟火。穿梭在香港的大街小巷,就像翻开一本活色生香的美食百科,每一页都散发着诱人的气息。而在这琳琅满目的美食图谱中,鸡蛋仔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我心中香港味道的最佳代言。
那是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漫步在旺角的街头,嘈杂的人声、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就在转角处,一股浓郁的蛋香与奶香扑鼻而来,瞬间抓住了我的嗅觉神经。寻香而去,只见一个小小的摊位前,排着不长不短的队伍,摊主正专注地制作着鸡蛋仔。
眼前的摊位简单却整洁,一辆古旧的手推车上,架着一口特制的模具,那便是诞生美味的“魔法盒”。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阿伯,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他的眼神却格外明亮,透着对这份手艺的热爱与专注。只见他熟练地拿起一个金属容器,将搅拌均匀的面糊缓缓倒入模具的凹槽中,面糊如灵动的小溪,迅速填满每一处缝隙。随后,他轻轻合上模具,将其放在炽热的炉火上,并不时转动,让热量均匀地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仔细打量着周围。摊位旁的墙壁上,贴满了香港的老照片,有叮叮车穿梭在街头的身影,有繁忙的码头装卸货物的场景,还有街边茶餐厅里人们惬意喝茶聊天的画面。这些照片仿佛在诉说着香港的往昔岁月,与眼前热气腾腾的鸡蛋仔摊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种浓浓的怀旧氛围。
“滋啦”一声,香味愈发浓郁,阿伯打开模具,一个个金黄饱满的鸡蛋仔瞬间映入眼帘。它们宛如一个个小巧玲珑的蜂巢,圆润的外表泛着诱人的光泽,让人看了就垂涎欲滴。阿伯拿起竹签,将鸡蛋仔从模具中轻轻挑起,动作娴熟而优雅,仿佛在完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接着,他把鸡蛋仔放在一旁的架子上晾凉,同时询问着顾客的喜好,是原味,还是要加上奶油、巧克力酱或者冰淇淋。
轮到我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原味。阿伯笑着将一个鸡蛋仔递给我,还贴心地说:“趁热吃,才够味!”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外酥里嫩的口感瞬间在舌尖上绽放。酥脆的外皮带着微微的焦香,像一层薄薄的脆壳,轻轻一咬便发出清脆的声响;而内里则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蛋香面糊,蓬松绵密,如云朵般轻柔,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奶香与蛋香,甜而不腻,恰到好处。这简单的美味,却蕴含着无尽的温暖与满足,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阳光的午后,所有的疲惫与烦恼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品尝着鸡蛋仔,我不禁思绪万千。这看似普通的街头小吃,实则是香港饮食文化的一个缩影。它没有华丽的包装,也不需要复杂的烹饪技巧,却凭借着最本真的味道,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食客。就如同香港这座城市,没有过多的矫揉造作,以其包容、多元的姿态,接纳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将不同的文化、习俗融为一体,孕育出独特的城市魅力。
在香港,像这样的鸡蛋仔摊随处可见,它们是街头巷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是香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忙碌的上班族,还是悠闲的游客,都会在路过时停下脚步,买上一份鸡蛋仔,享受这片刻的美味与惬意。这份美味,不仅是对味蕾的慰藉,更是对香港这座城市深深的眷恋与热爱。
我捧着鸡蛋仔,继续漫步在香港的街头,感受着这座城市的脉搏。鸡蛋仔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与周围的烟火气交织在一起,成为我心中最难忘的香港味道。这份味道,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对香港最美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