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数昨日涨跌不一,截至收盘,沪指涨0.27%,深证成指跌0.11%,创业板指跌0.45%.沪深两市成交额不足1.5万亿元,较上周五缩量约2500亿元。
行业板块涨多跌少,贵金属、能源金属、电机、塑料制品、电力行业、造纸印刷、电网设备板块涨幅居前,多元金融、游戏、文化传媒板块跌幅居前。
个股方面,上涨股票数量超过3100只,逾70只股票涨停。人形机器人概念股涨幅居前,上纬新材20CM四连板,新时达、大丰实业涨停。
行业资金方面,截至收盘,汽车零部件、通用设备、电网设备等净流入排名靠前,其中汽车零部件净流入12.28亿元。
净流出方面,软件开发、证券、小金属等净流出排名靠前,其中软件开发净流出62.46亿元。
对于后市走势,机构纷纷发表看法。
中信证券认为,展望后市,6月以来市场最大的变化是逐步从存量市场转为增量市场,不过A股当中机构易于接受的板块短期内涨幅较大,进入到高位震荡阶段。相对而言处于低位的是受价格因素主导的制造板块,当下的反内卷是类比于“一带一路”的长期叙事,在增量资金流入环境下有助于撬动这些低位板块。此外,港股当前的估值洼地特征又显现出来,在巨大的配置压力下,保险资金投资范围扩圈是大势所趋,南下资金有望再次回暖。因此,判断当下是增配港股的时机,A股的有色、AI硬件、创新药、游戏和军工板块则将继续轮动,低位制造板块有望在增量流动性和政策预期推动下持续修复。
银河证券指出,展望后市,上周银行股波动较大,后续可能会引发指数剧烈波动。此外,在近几天逼空行情下,两市跌幅接近或超过10%的个股并不少,这代表资金或许正在进行一种“接力淘汰赛”,也体现出目前板块快速轮动的特点尚存。综上,资金分歧短期可能会持续,板块轮动可能也会持续,短线交易可能很难,但指数大幅调整的风险也较低。操作层面:短期,资金对业绩的关注度较高,这种环境对小微盘股并不友好,但在中报预披露结束后,资金可能逐渐淡化对业绩的苛责,市场风格是否会再一次切换仍有待观察。此外,考虑到月底会议临近,且业绩预披结束,资金关于政策的预期或将持续升温,目前的预期大多聚焦反内卷和城市更新等方向。向后看,随着7月份重要会议越来越近,内需、消费相关的领域可能也会出现预期升温的情况。最后,管理层明确支持的一些行业中期逻辑也会持续加强,比如创新药,仍是中期值得关注的重要方向之一。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半导体龙头IPO,科技板块的情绪大概率会逐渐回暖,需适当留意情绪拐点的确认。
申万宏源表示,上证指数突破后,A股积极因素仍在继续累积。A股大波段上行的线索正愈发完整清晰,市场开始提前反映远期改善的投资机会。短期市场已演绎出“牛市氛围”:上证指数突破本身直接推升风险偏好,短期赚钱效应全面扩散。市场开始反映更长期的逻辑+高beta资产上涨。2025年四季度开始,牛市的必要条件会加速积累,但2025年三季度牛市可能不会一蹴而就,赚钱效应扩散至高位后,市场反复可能增加。配置方面,保险增配银行的资金逻辑,从“一阶导”演绎到“二阶导”,而加速买入无法中期维持,建议待市场关注度降低再配置。2025年三季度算力链进一步机会,可能来自互联网平台资本开支改善。反内卷行情短期弹性更大的是周期品。而2026年供需格局改善,中游制造才是重点。综 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