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
·同心赓续鱼水情
·干群合力共筑乡村振兴…
·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全面开展“两清”行动…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
·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
·把握防汛主动权 织密…
·“零跑腿”“跨省办”
·2025年度潮汕星河…
·向传统索取精蕴
·翰墨山河 尺素寄怀
·古人消夏智慧与风雅
·佳作赏析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向传统索取精蕴
——略谈李丰雄教授的中国画临习

时间:2025/8/3

 

  临李可染花鸟画

  临李可染人物画

  临宋马远山水画

临李苦禅花鸟画

  □黄少青

  已故知名画家李丰雄先生是广美油画专业出身。他生前为了学习中国画,下很大功夫临摹了大量古代经典作品和现当代大家的名作,使他的中国画创作呈现可喜的面貌。

  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脉流中的中国画艺术,其丰富的蕴含和独特的东方神韵,是我们的自豪和骄傲。大约正是由于这种“基因”的缘故,许多原来学习西方油画的画家,后来反过来对中国画艺术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兴趣。而就中国画艺术而言,其最核心的问题无疑是笔法与墨法;笔法主要是指毛笔线条的运用,墨法则重在墨分五色的块面处理。举凡一幅画得好的中国画,必是笔法与墨法的浑然交融。虽然在传统中国画的发展中,笔法与墨法并不是很早就取得了浑然交融的理想效果。如被称为“画圣”的唐代大画家吴道子,关于他的笔法,画史上有“笔迹磊落”“行笔磊落”“落笔雄劲”“笔迹劲怒”等等的称赞,但五代荆浩就批评他的画“有笔无墨”。被明代董其昌以“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而奉为传统文人画祖的唐代王维,在时间上与他距离较近的北宋李芾,则批评他的画“殆如刻画”,故王维的画可能还是用笔居多,笔法与墨法也未能达成浑然交融的理想效果。所谓“水晕墨章”的墨法天然之趣,应是王维之后,在张璪、王洽的手中,始得到彰显。而笔法与墨法在表现上获致浑然交融的理想效果,则是到了五代北宋之时。之后,历经元、明、清,至近代海上画派和当代大画家齐白石等,笔法与墨法的浑然交融便臻于精妙之境了。

  我注意到的是,李丰雄先生生前对传统中国画的学习,是笔法与墨法并重。所以他的临摹,选择了先从北宋范宽和南宋马远、夏圭、梁楷等的经典作品入手。接着,是元之赵孟頫,明之董其昌、邵弥、周之冕,清之萧云从、吴历、恽寿平、石涛、任伯年,再就是现当代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张大千、陆俨少、李苦禅,等等。他的临摹由此形成了一条自古及今笔法与墨法的大略演进线索。并且是年代愈近,他临习的作品愈多,体现了笔法与墨法日益富于变化和多姿多彩的发展趋势。而如此广泛的源流汲取,则使李丰雄先生胸中储积的笔法与墨丰足而充盈,落笔时,自然也便比较容易得心应手和心手相应了。故李丰雄先生生前说过,他画中国画时,头脑里活跃着的便是中国画艺术的观念,决非油画专业的观念在起作用。还说,他画中国画时,只要抓起了毛笔,从来未尝感到存在笔法与墨法的困难。这显然正是大量的传统中国画临摹带来的好处和效果。

  有意思的是,董其昌曾把对于传统中国画的深入学习,比喻为“与古人血战”。可见学习传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是一个充满艰苦奋斗的过程。而且对于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画家来说,为了承继传统,临习古人甚至是终生的功课。董其昌在去世的当月,就还临仿了范宽的山水画。现代吴昌硕、黄宾虹、朱屺瞻等大家,到了七八十岁,仍不时临习古人,向传统索取精蕴。由此看来,对于希望同时画好中国画的油画家来说,李丰雄先生的临画经历,似乎也可以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个人简介

  李丰雄(1939~2017),揭阳人。196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历任梅州市美协主席、广东汉剧院院长,1988年调任汕头大学,参加创办汕头大学艺术学院,任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等。长期从事艺术研究、创作、舞台设计及美术教育,油画、水墨画、版画常参加国内外美展,出版画集多部。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