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将出席金砖国家…
·《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
·加强民间交往 推进友…
·以文化为笔,绘就人文…
·城乡焕“新颜” 幸…
·8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
·水利部对广东、广西启…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40海里生命救援显担…
·牢记统帅嘱托 建设…
·凝聚“青”心共识 …
·政企校携手助力青少年…
·助社矫对象修复家庭关…
·更聪明 更安全 …
·人形机器人智博会上受…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发…
·永远不应忘记中国为世…
·中国抗战胜利具有“深…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
·白露养生重在润燥、保…
·乌克兰多地遭大规模空…
·美国开出近18亿美元…
·揭阳古琴:高山流水间…
·与水共生的古城之魂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揭阳古琴:高山流水间的千年回响

时间:2025/9/8

  粉墙黛瓦、流水潺潺间,徐徐清风伴着氤氲茶香,婉转悠远的古琴曲如水流淌,萦绕于雕梁画栋之间,也流转在人们的心头,上演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千年风雅与缱绻诗意。

  每周六上午在丁日昌旧居西斋举办的“琴声悠悠·古韵悠长”古琴演出活动,让步入其中的市民游客寻得浮世繁华中的诗意栖居,触摸到揭阳古城生生不息的文化脉搏与精神风骨。

  每周六上午在丁日昌旧居西斋举办的“琴声悠悠·古韵悠长”古琴演出活动,为揭阳古城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风雅与诗意。

  林锐瀚不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琴师,更是古琴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修身洁性之器与抒情寄怀之物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白居易诗中所描写的这种由丝弦与桐木制成的乐器就是古琴。作为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古琴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相传伏羲制式、神农作谱,《诗经》中更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等大量有关古琴的记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的美誉。古人将“琴棋书画”并称“文人四艺”,视古琴为“雅事”,“能操高山流水之音于曲中,得松风夜月之趣于指下,是为君子雅业”。

  古琴以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成为古人修身养性的载道之器和抒怀寄情的天籁之音。左手吟、猱、绰、注,配合着左手抹、挑、勾、剔、打、摘,演绎出泛音、散音、按音等多种音色。泛音清脆如玉碎,散音浑厚如钟磬,按音婉转如人语,七弦泠泠,曲尽春秋,思接古今。孔子抚琴授礼,即使受困于陈蔡之间时,依然“弦歌不衰”;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亦是广为流传的美谈佳话;嵇康刑场抚琴,一曲《广陵散》遂成千古绝唱,孤傲中更显魏晋风骨;半卷《平沙落雁》意境苍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道尽隐士的淡泊超脱……

  “古琴历来被文人雅士视为圣人之器,承载着中国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与对‘天人关系’的探索,是‘技-艺-道’的统一体。”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古琴艺术研究所所长、潮汕古琴协会会长、揭阳古琴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锐翰告诉记者,古琴艺术在潮汕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韩愈刺潮期间写下了组诗《琴操》共8首,吴复古与苏东坡琴诗唱和留佳话……揭阳的古琴艺术在明清时达到鼎盛,丁日昌家族是揭阳古琴的主要代表,家族中的成员如丁日昌、丁乃潜、丁惠康等都擅长弹奏古琴,并留下了许多与古琴相关的诗作和文献。揭阳古琴的艺术风格独特,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音乐风格清和淡雅、温柔醇厚、优雅恬静,对潮汕地区的传统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泠泠清音,历经千年,依然在高山流水间回响,展现着独特的东方人文意趣。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古琴艺术入选我国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8年,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古琴弹奏的琴曲破空而来,悠远绵长,让世界听到东方神韵,那空灵悠远的气质和海纳百川的气度依然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穿越千年的风雅与现代社会的焕新

  如今,古琴的身影在生活中寻常可见,民间掀起全年龄段的学习热潮,人们很难想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古琴曾被视为“旧文化”的代表而备受冷落。出生于1976年的林锐瀚,年轻时在桂林求学期间,由书画而结缘古琴。“我2000年开始学习古琴,当时桂林没有人弹古琴,跑遍整个城市都买不到一把古琴,只好让琴行去进货。”怀揣着1000多元买到的“厂琴”,林锐瀚穷尽一切办法,学琴史、看琴论、听琴碟、寻名师,不断钻研古琴的演奏技巧与文化内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致力将文人诗画与古琴意趣结合的艺术境界,独树一帜,格调高雅,意蕴深厚,富有人文情怀。出版有《桐斋琴媵》《桃花扇》《绳武自法》《书琴骈联》等专著及古琴专辑《纪侯钟韵》等,先后在桂林、汕头、揭阳、广州、香港等地举办书画作品展和古琴音乐会,其艺术成就和艺术活动为《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报道,作品被国内外公私机构收藏。

  林锐瀚不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琴师,更是古琴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从2008年担任揭阳职业技术学院音乐专业古琴教师,到2018年成为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古琴艺术研究所所长,他不仅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古琴书画专业人才,更积极投身揭阳古琴文化艺术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推动琴艺、琴学、琴史的研究。同时,积极开展古琴文化艺术的推广和传播,通过学术研究、公益演出、文化交流、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让揭阳古琴文化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喜爱。

  “近20年来,古琴迎来了井喷式发展,真正从曲高和寡的小众艺术走向了平民化、大众化。”林锐瀚告诉记者,经济高速发展、传统文化复兴、信息化技术的加持,让古琴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喜欢。而商业化的推波助澜和学院教育的规范训练,又无疑加速了古琴艺术的大众普及。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当下,古琴“修身洁性、返濮归真”的特性,也让更多人得以沉稳、安静,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但他也关注到这其中的隐忧:朝着规范化、职业化方向迅速转变的古琴,逐渐形成艺术性、表演化的新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融了古琴艺术的个性化、多元化,导致了古琴原本承载着的某些深厚的人文精神内涵的缺失。

  近些年来,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古琴艺术研究所与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紧密合作,将文化传承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在揭阳古城开展了古琴音乐会、古琴雅集、古琴讲座、古琴展演等形式多样的古琴文化活动,为推动古城保育活化、文物保护利用、非遗传承发展等积极贡献力量。这其中,倾注着林锐翰及众多古琴爱好者的心血与汗水。“古琴文化的传承之路还很漫长,需要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林锐翰透露,接下来,他们将在深入挖掘揭阳古琴文史资源、强化古琴人文内涵、丰富古琴活动形式、加大古琴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发力,让揭阳古琴这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非遗名片

  古琴,又称“琴”“七弦琴”“绿绮”“丝桐”等,是一种平置弹弦乐器,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居于四艺之首,是文人雅士爱不释手的器物、吟诗作画的题材。

  揭阳古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唐宋萌芽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近20年来,得益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复兴热潮及信息化传播的加持,曾经曲高和寡的古琴艺术,迎来井喷式发展,走向平民化、大众化。

  2023年6月,古琴艺术被列入揭阳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撰文:蔡烨华

  摄影:杨小琪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