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向第二十五届中…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
·敦睦乡情促合作 携…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
·下月起铁路客运将全面…
·播撒阅读种子 营造…
·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
·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
·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
·突出以学促干 推动学…
·普宁市政协原党组成员…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
·国产燃气轮机迎来又一…
·规范网络空间用语用字
·科普月里感受科技魅力
·遏制农村高额彩礼,该…
·“码”上可知!助力食…
·外交部公布关于对石平…
·卖祖求荣只会自食恶果
·打造“智慧食堂”服务…
·中国银行为绿色低碳转…
·银行理财需适应多元投…
·烟草云贷及裕农快贷
·借力资金流信息平台破…
·近4000只股票上涨…
·“金九”公募发行迎开…
·多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同…
·粤夜粤美,夜游惠来感…
·海南的文化之“气”
·广东将举办系列活动 …
·江苏实施六大行动 推…
·“用爱滋养每一个生命…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高…
·弘扬师道精神 培育时…
·传 承
·赤子情深,为揭阳潮侨…
·赤脚大过阿娘
·第六部分古籍图书 (…
·林德芝:笔墨凝古意,…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246)
林德芝:笔墨凝古意,丹青绘乡情

时间:2025/9/9

  在粤东文化的瑰丽画卷中,揭阳以其独特的潮汕风情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孕育了无数艺术英才。其中,画家林德芝(1934~2008)便是这片文化沃土上一位以传统笔墨诠释时代精神、以丹青绘就乡愁的杰出代表。他深耕中国画艺术数十载,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深厚的文化情怀,成为揭阳乃至岭东画坛备受瞩目的艺术家,曾担任国际潮汕书画总会揭阳分会、揭阳潮汕书画研究会顾问,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推动潮汕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25年夏,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采访组在林德芝儿子林恺的陪同下,来到其位于榕城区进贤门街道店马社区曲尺巷的故居,探访这一艺术名家的从艺之路及其艺术成就。

  □记者 潘彬彬

  中西融合,筑基艺途

林德芝(1934~2008)。

  林德芝,1934年出生于揭阳榕城,自幼受潮汕文化熏陶,对书画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早岁得洪自强老师启蒙,开始学习西画,逐步掌握西画的构图、透视、空间和色彩理念,奠定其美术造型基础。后得岭东名家林受益、刘昌潮、林逸诸位先生的指点教导,加之时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谢海燕教授为林德芝的表叔,经常给予林德芝鼓励和指导,使其绘画技艺突飞猛进。

  因西画较有实用性,可用于文化宣传,又因林德芝西画基础扎实,遂进入揭阳县宣传文化部门工作,进行美术创作及电影宣传工作。1958年,岭南画派大师黎雄才来到揭阳取景写生,在县宣传文化部门的要求下由林德芝负责招待,带着黎雄才先生在揭阳大地四处写生,期间,林德芝饱览揭阳各地风光,又得黎雄才先生指点,获教良多,艺事日进。

  之后,林德芝专攻国画与书法,其恪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从石涛、八大山人、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朱屺瞻诸位大师的作品中吸取养分,潜心揣摩,又从大自然中积累素材,博观约取,积健为雄,并偶参西法,使得国画技艺日渐精进,既强化了国画笔墨的结构性,又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体系和光影氛围,同时也革新了传统的构图和形式语言,让作品快人心目,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画路宽广,风格鲜明

海棠小鸟。林德芝 作

春江水暖。林德芝 作

达摩渡江。 林德芝 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林德芝 书

  林德芝绘画的艺术风格融合中西,博采众长,作品题材广泛,涵盖山水、花鸟、虫鱼、走兽与人物,下笔大胆豪壮,造型简括,浑然天成,既保留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审美意识,形成了“清雅中见厚重、细腻中显磅礴”的独特风格。

  林德芝山水画笔墨浑厚而灵动,晚年作品尤显“返虚入浑”之境,如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武夷山水写生》既融合了传统山水画的笔墨精髓,又通过写生观察注入现代视觉经验,灵动地展现了闽地山水的雄秀气象。花鸟画以写意见长,用灵动的线条和温润的色彩捕捉自然之趣,如《海棠小鸟》以淡墨写枝、胭脂点蕊,小鸟顾盼生姿,栩栩如生,展现生命活力;《春江水暖》则以简笔勾勒江南春色,留白处尽显诗意;《清供》则通过蔬果、文房的组合,传递文人雅趣。人物画则取材广泛、内涵深远,如《达摩渡江》将传统禅意题材与个人艺术语言深度融合,通过苍劲的笔墨、凝练的构图和深邃的意境,生动地刻画了达摩作为弘道者的坚毅、孤高与智慧。

  林德芝作品富有独特风格,还在于他擅以书入画,其于书法用功颇勤,昔岁丰腴通畅得自赵松雪,中岁雍容自在乳法颜平原,并旁兼汉魏碑版,晚岁书风苍浑郁勃,闲静大度,兼容李北海之雄强与刘海粟之洒脱。林德芝主张“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其作品融金石气韵与文人意趣于一体,于凝重中透露出灵动气韵,真正实现了“技道合一”的艺术境界。

  评论家杨仰秋盛赞林德芝对自己艺道的把握始终一以贯之,从不动摇,其作品笔精墨妙,有着强烈的形式美感,外喧内寂,造型烂熟,线迹浪漫如草,洋溢着感性生命的情趣,气韵弥漫,元气淋漓。谢海燕称林德芝“用笔有意到笔不到之妙,出自生活,可喜也。”

  深耕不辍,誉满粤东

林德芝(左一)生前生活照。林 恺 提供

  林德芝不仅是一位艺术创作者,更是一位艺术传播者,他长期投身揭阳美术教育事业,曾任榕城镇及渔湖地区一些学校的美术教师,并从事文化宣传工作,将艺术教育与美术实践紧密结合,通过系统的教学,将融合中西的艺术理念和扎实的绘画技艺传授给下一代,培养了一批本地艺术人才。

  林德芝的艺术创作深深扎根于揭阳的地域文化,作品中不乏以潮汕民居、榕江风光、民俗活动为题材,数十载如一日,坚持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家乡风物,以恬淡而深情的笔触,诉说着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

  1969年7月28日,太平洋第三号台风在汕头登陆,引发了“7·28牛田洋特大风暴潮”,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林德芝作为“老三同户”(即60年代“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期,从机关单位被下派到农村基层,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工作队成员),正在地都工作队工作,发生灾情后,他迅速加入台风灾后救援工作,期间与当地村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一特殊经历深深刻在林德芝的心中,他有感而发,创作了国画作品《老三同户》,生动展现干部与农民之间在共同劳动中建立的质朴情感,捕捉那份由时代赋予的、略带艰辛却充满理想主义的基层生活气息。这一幅作品一经问世,引起了强烈的集体记忆与情感共鸣,颇受艺术界人士关注,遗憾的是,这幅作品后期因故遗失。

  80年代初,文化艺术领域开始复苏,社会对知识和艺术的需求空前高涨,各地纷纷开办各类业余学校、夜校,以满足广大职工和青年对文化学习的渴望,彼时,揭阳县总工会顺应形势创办艺术夜校,特聘林德芝任夜校美术教师,教授学生美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绘画技法,期间他与夜校学生相处甚欢,培养了一批美术人才和爱好者。

  林德芝毕生执着于书画艺术,深耕不辍,最终成就斐然,誉满粤东。他扎根于潮汕文化沃土,承继传统又自出机杼,其艺术造诣与人格风范深受推崇,成为揭阳乃至粤东地区近现代书画史上一位标志性人物。1987年,林德芝与潮汕大写意名家李开麟合作《铁骨寒香》,李开麟绘白梅,林德芝补红梅并题跋,成为潮汕艺坛佳话。

  2008年,林德芝在榕城辞世,享年75岁。2009年,由其子林恺主编的《林德芝书画选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收录作品涵盖林德芝不同时期创作,系统呈现其艺术脉络,为潮汕艺术史留下了珍贵的视觉文献,成为研究揭阳近现代书画发展的重要资料。

  2018年国庆,为纪念林德芝先生逝世十周年,揭阳举办了《林德芝林恺书画联展》并出版作品集,展览盛况空前,好评如潮。

  淡泊守真,不慕浮华

竹虚。林德芝 作

林德芝故居位置图。阿 龙 制图

林恺(左)在林德芝故居前接受记者采访。阿 龙 摄

  淡泊守真是林德芝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其人格魅力的核心所在。站在位于榕城区进贤门街道店马社区曲尺巷林德芝故居前,其儿子林恺驻足凝望,回忆起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父亲如何日复一日地与笔墨为伴,构筑起一个纯粹而丰盈的精神世界。

  林恺告诉记者,父亲林德芝性格平和率真,幽默乐观,他不求闻达,不慕纷华,与人为善,怡然自得,喜结交书画界师友,常常邀请同道好友在故居闲室探讨艺术、切磋技艺,白丁、林受益等名家都是父亲座上熟客。“父亲从不以书画家自居,但他却是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林恺说,父亲数十年寄情于丹青翰墨间,尽精微而致广大,师造化而得心源,在笔墨挥洒中得散虑逍遥之乐,并把这种快乐通过作品传递给他人,从不计较功利。待师友,他温煦如春,对儿女,他行无言之教,赢得了大家的尊敬爱戴。

  自小,林恺便在父亲及其好友身旁帮忙磨墨理纸,耳濡目染下也对书画产生浓厚兴趣,并在父亲及丁逸史、郭笃士、白丁等名家的悉心教导下,书法从欧体、赵体入手,兼学汉魏碑刻,形成寓静于动、藏秀于雄的风格,国画则以文人画见长,追求诗画交融的意境,成为揭阳书画界名家,历任揭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揭阳潮汕书画研究会副主席、揭阳市青年书法协会会长等。

  林德芝笔名“竹园”,晚年别署“竹虚”,取竹之高洁虚怀之意,更注重书画中“空灵”境界的参悟,他虽偏居一隅,却始终厚积薄发、淡泊自守,其作品空灵澄澈,笔墨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敬畏以及对生命的感悟,深得传统文人画精髓。他虽极少自我宣传,却以大量佳作和教学实践,为潮汕近现代书画史留下宝贵遗产。

  “父亲常说,笔墨之道,贵在守真。”林恺翻阅着《林德芝书画选集》,看着父亲一幅幅珍贵的墨宝,语气中充满敬仰,“父亲从未将艺术视为求取名利的工具,而是作为安顿自我、表达生命的修行。即便后来声名渐起,他依然最喜欢待在这个朴素的空间里,于墨香中寻得内心的宁静与富足。”

  在喧嚣的时代里,林德芝始终保持着一位艺术家的本真与宁静,他的人格与画格高度统一,如同他所描绘的墨竹,挺拔而中空,坚韧而谦逊,赢得了业界内外的广泛敬重,也为后辈学人树立了德艺双馨的典范。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