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开放共赢向未来
·守土有责 守土尽责
·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
·潮音潮韵展魅力
·国庆中秋“不打烊” …
·揭阳深加工水产品畅销…
·扎根山林十余载 守护…
·神州涌动开放潮 国…
·国庆中秋假期前半程交…
·国庆中秋假期第五天全…
·国家防减救灾委对广东…
·台风“麦德姆”在广东…
·歌舞翩跹映古城 艺…
·准备观赏!今年中秋满…
·方思远:从抗战烽火中…
·勾勒壮美山河 抒写…
·烽烟净处见古城
·保护传统村落守护乡土…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旅美潮人艺术家杨一信以独创的丝绸针画——
勾勒壮美山河 抒写家国情怀

时间:2025/10/6

杨一信在介绍作品。郑楚藩 摄

《飞流直下三千尺,黄河壶口瀑布》。

《开天辟地红船精神》。

《母亲的脊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余村今非昔比》。本文所配的丝绸针画作品均由杨一信及其团队创作

 

  将传统刺绣与现代摄影相融合,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在方寸丝绸之上,勾勒祖国壮美山河,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进程,抒写热烈深厚的家国情怀,这是旅美潮人艺术家杨一信独创的丝绸针画。目前在揭阳学宫尊经阁举办的《针尖上的艺术——杨一信丝绸针画里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展览,展出60多幅丝绸针画,以斑斓的色彩和细腻的刻画,让人们“置身”于美丽中国的绿水青山和劳动人民的幸福生活之中,更在人们心中激起了对家国情怀的深刻共鸣。

□记者 蔡烨华

  将摄影与刺绣相融独创丝绸针画

  杨一信,1947年出生于汕头,祖籍潮州彩塘,青年时期移居香港,后定居美国。现为美国纽约摄影家学会会员,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会员,中国长城学会会员,汕头大学客座教授。“丝绸针画”是他将中国刺绣与原创摄影作品相结合,研究开发出的全新刺绣针法。

  “30年前,我从美国纽约回到阔别20多年的祖国,带着服装贸易的工作任务来到苏州,被当地古老的刺绣深深吸引。”杨一信告诉记者,小时候他生活在汕头小公园一带,潮绣、勾花等潮汕手工艺寻常可见,耳濡目染中他喜欢并学会了女红。苏州之行让他从此踏上了刺绣研究的旅程。此前,杨一信有着丰富的摄影经验,他钟情于用相机记录历史人文建筑以及各地的自然风光。同时,他也用快门定格下海内外体育明星、政坛领袖,以及街道田间普通人的真实脸庞。

  “我当时想,我能不能用苏绣这种形式来重现我的摄影作品?于是我放弃了原来从事了几十年的服装工作,研究起苏绣,越研究越喜欢!”杨一信表示,研究过程中他发现, 中国传统刺绣大都以花鸟鱼虫等为主题,这与他希望通过刺绣展现的江河湖海等宏大主题有所不同。因此他在继承传统刺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以及刺绣工艺家杨守玉“乱针绣”等技法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尝试和创新,以便能更好地表现宏大主题。这一尝试,不仅为他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更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丝绸针画完美融合了刺绣的细腻和绘画的意境,光线明暗强烈、色彩层次丰富、立体感显著。

  杨一信的丝绸针画,坚持融入历史前进的时代感,以他所拍摄的摄影作品为选材基础,来重现气势恢宏的大自然景观,讴歌伟大的人类历史文化遗迹,定格当代世界风云人物等,把中国刺绣从相对小巧玲珑的实用品、装饰品之中“跳脱”出来,使之成为记录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超写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鸿篇巨作,把审美视点从小庭院的花草禽兽上升到俯瞰中国和世界历史变革的崭新高度。

  30年来,杨一信的足迹踏遍中国的锦绣山河,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将满心赤诚定格于千百次观察注视,用亿万次殚精竭虑穿针引线,熔铸成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刺绣艺术珍品。《足迹:从韶山冲到中南海》系列,重现了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最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长城》系列画作展现长城的雄伟,更讲述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黄河》是波涛汹涌的壮观,更是民族不屈不挠的品格;《梦回小公园》,勾起海内外潮人的美丽乡愁,凝聚爱国爱乡之情……杨一信的丝绸针画,不只是艺术创作,更记录历史荣光、吟唱民族精神、歌颂英雄壮举、抒发爱国之情,一丝一缕凝聚着滚烫的赤子情怀,抒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流露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

  本次揭阳学宫展览包含“足迹:从梁家河到中南海”“我的中国心”“走向复兴”主题系列作品,展现山川之变、群众之力、生活之美、社会之进,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一针一线间流淌的家国情怀与自然诗意,带给观众的不仅是视觉的震撼,更有心灵的共鸣。

  此次展览聚焦的主题为丝绸针画里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众可以看到杨一信作品中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了独特动人的艺术诠释,也对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进行生动展现。展厅入口的一幅110×440厘米的巨型丝绸针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余村今非昔比》特别引人注目,画中的余村,远处青山翠绿,近处绿水潺潺,水中矗立的巨型石碑上,一针一线绣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醒目字样,路边立着六个红色大字“两山会址公园”。

  “2005年8月15日在浙江安吉的余村,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照亮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途。20年来,中国深入践行,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神州大地实现了精彩蝶变……”站在画作之前,杨一信将画作背后的故事和创作历程娓娓道来。虽然已是78岁高龄,但他说起国家的政策理念、历史故事等如数家珍,说到动情处更是眼含泪光。在采风创作的过程中,他深刻地感受到“两山”理念所迸发出的磅礴伟力与盎然生机。他满怀激情地将他亲眼所见、亲身所感,凝聚于一丝一线中,呈现绿色发展的和谐共生,抒发对可持续发展未来的美好憧憬。

  “去国离乡多年,我对这片生我养我的故土充满了热爱和眷恋,我奔波在采风的路途中、拍摄过程中,常常会唱起《我和我的祖国》《我的中国心》,心中激情澎湃,有时候甚至会泪流满面。”杨一信告诉记者,采风过程中看到祖国的繁荣强大,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亲见人民生活的节节高升,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油然而生,激励着他不断前行,不断创作。

  杨一信认真地学习并践行着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着力庚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将他的丝绸针画作品,沿着“一带一路”,到香港和澳门,到东盟十国进行巡展,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展示,希望“引导和激励他们在支持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接下来,我将继续努力,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坚持以艺术为桥梁,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杨一信说。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