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揭阳市海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惠来临港产业园举行。国家电投广东公司与揭阳市政府就“海上风电运维基地、揭阳港惠来沿海港区前詹作业区13号泊位散货码头工程项目”进行签约,大会还正式宣布国家电投揭阳港前詹通用码头(一期)开放。这是国家电投集团深耕揭阳十七载,以前詹通用码头为海陆统筹“支撑点”,以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为主要产业方向,推动建设粤东综合能源大基地,助力揭阳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作为国家电投广东公司在粤东的先锋队,揭阳前詹风电有限公司(简称“前詹风电”)肩负着打造粤东以海上风电为主的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大基地的重要使命。“十四五”以来,前詹风电深入落实国家电投集团“均衡增长战略”,紧扣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揭阳市委“1135”工作思路,坚持党建引领,深耕海洋经济,实现神泉一、神泉二、神泉一(二期)3个项目高效投产,海上风电规模初具;“链长”效应发力引领,揭阳海上风电产业链集群扎根,园区实现“从无到有”到“串珠成链”跨越;科创投入不断加码发力,“海上风电+”模式探索推进,服务落实“百千万工程”成效逐步显现,融合发展活力持续迸发……一个个实践稳步向前,为揭阳打造“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新格局交上“十四五”海洋经济蓝色答卷,更为广东建设“海上新广东”提供国家电投方案。

国家电投揭阳前詹风电有限公司深耕蓝海,推动揭阳海上风电强势崛起。

前詹通用码头发挥“海上风电母港”作用,助推揭阳风电产业迈向“深蓝”。

今年9月,“龙宫号”海洋牧场项目顺利投运。

在繁忙的海上施工一线,党员先锋队带头冲锋,鲜红的党旗在作业平台上迎风飘扬。

2023年起在揭阳连续三年开展增殖放流5批次,为海域生态修复与渔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深耕蓝海,规模开发推动揭阳海上风电强势崛起
前詹风电把海上风电作为公司核心业务深耕细作。截至目前,已投产海上风电90万千瓦,核准待建海上风电210万千瓦,累计投资达146亿元,初步建成粤东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开局实现“三年三投”,练就建设“内功”。该公司按照“深前期、严开工、精建设、优达产”要求,顺利推进首批海上风电项目加速从蓝图变为现实:2021年,顶住“抢装潮”、疫情爆发、海上施工“零经验”等压力,通过精准把控年内105天有效施工窗口,在风机吊装、单桩施工、海缆铺设上不断尝试创新,推进神泉一成为潮汕地区首个投运项目,创造了30万千瓦以上规模单个项目最短工期的世界纪录;2022年,面对施工窗口期短、年内并网任务紧、11MW“首台套”技术落地及施工压力大、疫情影响设备交货等系列难题和挑战,创新采用大EPC带方案招标模式,建立“末梢管理”施工沟通协调机制及设备催交专班,并分层实施有效激励,推动神泉二项目实现“当年招标、当年开工、当年并网投运”,刷新当年全球商用最大单机容量11M风机批量商业运营的世界纪录;2023年,该公司又先后克服关键设备物料供应、电力计量问题等难关,神泉一(二期)项目成为国家电投集团粤东海上风电装机突破90万千瓦大关的标志项目……一次次化“不可能”为“可能”,彰显该公司向海深耕的定力、攻坚克难的能力,更让具有前詹风电特色的建设之路在实践中愈发清晰。凭借硬核实力,还上榜广东省“制造业500强”、揭阳市“工业企业30强”名单。
扎实做好风场运维,筑牢运营“根基”。该公司坚持“度电必争、颗粒归仓”,聚焦设备安全管控,不断深挖机组发电潜力。创新推行“一机一档、故障靶向治理”模式,精准开展批量性缺陷的靶向治理,2024年设备可利用率同比增加3.28个百分点,弃风电量同比下降52.77%.同时,通过深化对标管理,查找短板,加强设备巡视检查及监盘数据分析,2024年精准发出预警580条,成功避免故障停机112台次,减少电量损失约750万千瓦时。截至目前,所属慈航海风场累计完成11次全场停送电操作,均实现操作零失误、安全零事故;先后获得2022年度5A级优胜风电场、2024年度广东省唯一4A海风场站及2024年百日无故障风电场等荣誉称号……一系列亮眼的运行“成绩单”进一步印证了该公司在能源保供的实干担当,更擦亮了绿色发展的底色。
巩固拓展开发优势,抢占发展“先机”。在深远海布局上,该公司紧盯省市海上风电发展动态,加大与主管部门沟通力度,成立竞配专班,充分整合集团系统内外技术优势力量,打造具有独特亮点特色的竞配方案,并在省内同行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目前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等前期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十五五”期间,将继续保持规模化开发增速态势,不断形成“在运-待建-储备”梯次推进的良好格局,为区域海洋产业发展走向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前列强势助力。
链长领航,集群成势共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完整的产业链。深耕揭阳十七载,国家电投集团以前詹百万火电项目为起点,以前詹通用码头为支撑,以海上风电为依托,与惠来临港产业园同规划、同建设、同发展,见证了园区“从无到有”再到“串珠成链”跃升变化。作为惠来临港产业园的“龙头”企业,前詹风电不仅是海上风电项目的投资者,更致力于成为产业生态的共建者。
近年来,该公司以“风电开发+产业订单”为抓手,不仅推动揭阳港前詹通用码头明确“海上风电母港”功能定位并加速建设,更以“码头”为支点,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上下游企业产生强烈 “磁吸” 效应——亨通海缆、远景能源、GE、明阳智慧、天顺风能等企业相继落地,形成核心装备制造链条。在此基础上,惠来临港产业园以国家电投海上风电项目为 “龙头” 牵引,正逐步打造集开发、科研、总装、制造、运维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体系。在产业带动上,已助力30余家海工装备企业落户揭阳,促进2024年度园区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4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约30亿元,成为地方经济增长重要支撑。此外,今年2月,国家电投揭阳港前詹通用码头(一期)顺利开港,正式投入运营,进一步强化揭阳港前詹通用码头“海上风电母港”的功能定位,延伸海洋产业供应链的服务功能。凭借在央地协同、产业链培育中的突出表现,前詹风电2024年还荣获“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称号,为央地共建产业生态树立了典范。
不仅在产业集聚方面发挥“头雁”作用,该公司更以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探索揭阳海洋资源立体开发的新思路、新模式。自2022年起,该公司以神泉一海上风电项目为基础,开展“新能源+现代化海洋牧场”融合创新示范项目,相关成果荣获工信部2022年度绽放杯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023年,落实海上风电场升压站网箱养殖试验项目,实现海上风电升压站下分层立体开发利用新突破;2025年9月,总投资1.28亿元的“龙宫号”海洋牧场项目顺利下水投运,迎来首批章红鱼鱼苗“入住”……一系列探索实现了向海图强 1.0 到3.0的迭代升级。值得一提的是,“龙宫号”海洋牧场项目还率先实现“本地制造、出运、施工”全流程闭环,在为惠来临港产业园带来装备订单、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也为前詹通用码头积累了超大型海工钢结构出运经验,这场 “水上绿电、水下粮仓” 的实践,正是前詹风电深耕海洋经济、服务 “百千万工程” 的生动注脚。
向新而行,以科技创新塑造新增长极
为持续释放“海上风电+”产业创新发展动能,近年来,前詹风电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增长极,聚焦海水制氢、智慧场站建设等领域系统性布局,多维突破,携手高校、科研机构深化科研合作,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 不断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聚焦关键技术攻坚。该公司认真落实国家电投广东公司在深远海海上风电制氢的工作部署,积极主动与谢和平院士团队加强对接,全力推进“海上风电驱动兆瓦级海水原位制氢首台套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揭阳落地的工作进度,为进军深远海海上风电奠定技术基础。积极探索风火耦合技术,超前谋划“海上风电+煤电”打捆运营方式,与国家电投在揭百万煤电项目深度耦合,为解决新能源出力不稳定问题蹚出新路,推动海上风电高质高效上网。
搭建产学研联盟。该公司以产业联盟为平台,与科研机构携手创新,联合上海交大、深圳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国内外顶尖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推动海洋能源与海洋经济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目前,该公司已在慈航海风场实践5G+智慧海上风电项目任务,打造成广东首个5G深覆盖海上风电场;于今年交付北斗智能救生衣 50 套并投入使用,完成 5G+无人机叶片智能巡检系统硬件安装,以科技赋能海上作业安全保障。
继2024年底,作为揭阳市首个申报成功的新能源发电企业,在成功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后,前詹风电在今年上半年成功纳入“2025年度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新设站单位名单”,成为揭阳市9家新设站单位中唯一一家入选的国企单位,标志着该公司在搭建高端人才培养平台、促进科技创新方面迈上一个新台阶。截至目前,该公司拥有已授权的专利28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24件,参与制定的国标、行标、团体标准共3项。
党建引领,积极服务“百千万工程”建设
该公司始终牢记央企使命担当,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企业改革发展,扎实推进“均衡增长战略”在揭阳落地,将能源开发与地方民生改善、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积极服务地方“百千万工程”建设,不断擦亮国家电投在揭阳“绿色”底色,在推动产业发展、履行社会责任、厚植队伍“红色基因”等方面成果丰硕。
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与属地政府签署“百千万工程”战略合作协议,谋划央地共赢一揽子合作;启动惠来县示范县建设,投入1.38亿元支持惠来绿化及“百千万工程”建设。常态化开展科普进校园、植树及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在疫情期间牵头配合园区开展核酸检测;选派帮扶干部扎根乡镇一线帮扶老区。作为揭阳市海上搜救分中心成员单位,该公司积极投身地方应急联动体系建设,参与多项海上搜救行动,牵头开展“海陆空”海上风电综合应急实战演练,连续两年获揭阳市“先锋模范” 称号,并荣获交通运输部2024年度贡献突出社会搜救力量奖励,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护航地方发展与民生安全。
生态与产业协同效应显著。3个海上风电项目投产至今,累计发送绿色电量79.36亿千瓦时,等效折算可节约标煤238.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19.06万吨,相当于新增123.812亿平方米森林碳汇;2023年起在揭阳连续三年开展增殖放流5批次,投放鱼虾苗2.37亿尾,投资生态补偿资金超2800万元,为海域生态修复与渔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凭借相关成果该公司还于今年获评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表现突出先进集体。
“党建 +” 激活奋斗动能。在神泉一、神泉二、神泉一(二期)海上风电项目接连并网发电,“龙宫号” 海洋牧场成功投运,慈航海风场持续高效运营、屡创产能佳绩,科技创新领域频频突破的背后,一股 “党建 +” 的红色动能在不断激荡——党员干部职工们以 “与时间赛跑” 的拼劲攻克海上施工难题、刷新项目推进速度,在海上风电开发与海洋经济融合的赛道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亮眼成果。这份奋斗答卷的背后,是队伍活力的生动彰显:项目建设以来,前詹风电先后涌现出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 、揭阳市“五一劳动奖章” 获得者,广东省最美 “港航人” ,揭阳市 “最美工匠”,惠来县“最美工人”和“最美职工”等先进个人17人次,团队更是荣获“广东省工人先锋号”等省市县级集体荣誉13个,红色引擎驱动下的队伍战斗力与凝聚力,正成为揭阳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五载耕耘,硕果盈枝;向海图强,再启新篇。“十四五”以来,国家电投集团用一项项技术突破、一座座海上风场,在揭阳广阔海域刻下绿色能源的坐标。展望“十五五”,前詹风电将继续以海洋为卷,以创新为笔,深耕蓝海,链动全球,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乘风破浪的勇毅,在绿色低碳转型的征程中书写新的蓝色篇章!
撰稿:廖宇飞 邢晓荣 王志鹏 林晓晓 方思晴 摄影:郑楚藩 前詹风电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