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简介
由郭之奇于明崇祯二年创建,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
古榕城,既是人文荟萃之邹鲁地,又是文人雅士宜居所。古榕城崇尚教化,人才辈出,仅崇祯元年即有“戊辰四俊”登同榜进士,四俊之一的郭之奇即榕城人。郭之奇登进士后第二年,即崇祯二年(1629),着手于榕城东门直街马山桥以东创建太史第整组建筑群(含郭氏宗祠、金马玉堂、太史第)。
太史第整组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四周小溪环绕,东连东内城河,西连双峰寺前河通马山窖,西北接泰兴河。既有小桥流水,又闻晨钟暮鼓,更有绿树掩映,处处诗情画意。
郭氏宗祠
坐落于东门直街马山桥以东,现存较为典型的明代府第式古建筑
郭氏宗祠坐落于东门直街马山桥以东,坐南朝北,为典型的潮汕三进式祠堂建筑,建筑格局保存完整,建筑规模庞大,规制严谨,是揭阳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现存较为典型的明代府第式古建筑。祠堂前原有20多座象征功名、官阶、爵位的旗杆斗座,现只剩下几段残石。从祠堂建筑规模,祠堂建筑形制、建筑艺术造诣等,已可感受到郭氏当时的望族地位。
郭氏宗祠乃是潮汕郭姓共有祠堂。
金马玉堂
位于郭氏宗祠向东约30米处,格局为潮汕传统的“驷马拖车”建筑
金马玉堂,位于郭氏宗祠向东约30米处,坐北朝南,属三进式官厅,杉、木、石结构,格局为潮汕传统的“驷马拖车”建筑。经受历代风雨洗礼、兵火侵蚀,这座古老祠堂略有伤残,但大体无碍。而今,经过修整之后的金马玉堂既保留着古朴的建筑风貌,又焕发出新的气息。
金马玉堂的建筑特点在于厅门和天井之间建有牌坊门,这一建筑模式目前在榕城仅发现两处。金马玉堂左右各建有两排民居建筑与之相配套,称左右火巷,西北面毗邻双峰寺,古时有小溪为界。
太史第
为郭之奇的故居,总体为“百鸟朝凰”
太史第,即郭之奇的故居,位于金马玉堂东侧。主体建筑坐落于莲花芯,坐北朝南,总体为“百鸟朝凰”,墙基全部垫石条,墙体用青灰砖砌成,整座建筑均用木柱支架屋顶,主体建筑为硬山顶,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梁架结构,梁架上的木雕,厅堂地面铺设的红砖典雅古朴。
更为难得的是,太史第后厅左右两根石柱上留有郭之奇亲笔手书的对联:“尊闻行知自是高明广大,正道修理何须胜利急功。”这是郭之奇自身修养和远大眼光的体现。
郭氏祠堂、金马玉堂、太史第三组建筑共同组成太史第整组建筑群,伫立于揭阳古城里,互相顾盼,如三位患难与共的手足兄弟,如三座炫目丰碑。
文字整理:黄燕丹
部分文字引自《揭阳人文史话》之《名胜古迹》
摄 影:郑楚藩 林佳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