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国新办发布《共建“一…
·学思践悟创新理论 …
·谋项目抓项目 比冲…
·“五治融合”开创基层…
·前8个月我国服务进出…
·全国铁路今起 实行第…
·我市1人榜上有名
·代表群众心连心 服务…
·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
·增强办理实效,助推教…
·强化底线思维,筑牢森…
·开展普法宣传 助力…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
·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
·两村获评县级“文明村…
·深挖资源禀赋 大力发…
·“小阵地”成为群众“…
·超百名少年儿童参赛
·提高队伍应急处置能力
·做好登革热防控
·确保项目早日启动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
·9月份我国电商物流指…
·巴以新冲突已致约17…
·以军称消灭约1500…
·黎以边境冲突致多人死…
·三季度我国中小企业信…
·明确工业噪声纳入排污…
·警惕退订“百万保障”…
·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严…
·扎实做好青年工作与依…
·拓展阅读新空间 书…
·助力“百千万工程”迈…
·坚持制造业当家 大力…
·规范出版物市场秩序 …
·奖励优秀学子 振兴…
·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坚持内外兼修 创建美…
·优化村居环境 打造洁…
·提供诊疗服务 方便群…
·加强科普宣传 关爱女…
·数字人民币增添消费活…
·提高群众金融安全意识…
·推出“工银薪管家”产…
·中国银行成功举办第六…
·北向资金净卖出超50…
·公募自掏腰包逆势布局…
·脑内血肿 微创疗之…
·做好防蚊灭蚊,预防登…
·琳琅满目的益生菌,如…
·教你辨别肛肠疾病之“…
·合理膳食或可缓解过敏…
·中联:渔湖腹地,文化…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149)
中联:渔湖腹地,文化古村

时间:2023/10/11

 

中联村位置图。阿 龙 制图

  从双溪明月公园出发,沿南河北绿廊西行4.6千米,折轮渡路、环市东路北行7.29千米,就来到渔湖街道中联村境内。2023年仲秋,记者一行走进中联村,这是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经过的第47个社区(村),也是进入渔湖境内的第4村。

  中联村位于渔湖街道北部,东与溪南街道东寨村相连,南与和美村为邻,西与仁和村相接,北与溪南街道顶乡村田垄相拥,由玉宫、枋桥两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驻玉宫村,现有区域面积共0.5平方千米,总人口1500多人,为陈姓、潘姓聚居村庄。

  □记者 池 妍

  玉宫:和美片寨,分村得名

玉宫陈氏祠堂颍川旧家。郑楚藩 摄

玉宫公园。郑楚藩 摄

  玉宫村,原名白宫村,初称和美玉宫乡,自古隶属渔湖都,位于渔湖中部。古寨四周溪河环绕,地形似出水莲花蕾,两旁一对鲤鱼相向,是一块“双鲤朝莲花”之风水宝地。

  玉宫村创寨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先祖陈谦逸从仁和村至此择地创寨,至今600多年。其时,该地属和美村,为多姓聚居,现有许厝埔(许姓)、后畔田等他姓遗址。后因陈姓发展迅速,他姓或湮没或迁移,今成为纯陈姓村庄。

  陈谦逸系仁和村(涂寨)福堂之胡胤派系(旧寨村陈泰初十一世孙)。至清朝初年,陈姓已成为和美村中人口较多的姓氏,族人陈玉臣有意将陈姓聚居区与和美分村。在分供祀三山国王宫的老爷(神庙)香火仪式上陈姓分得大老爷,举族欢庆,陈氏族人为纪念倡议分村的陈玉臣,以“玉”字和创村初建老爷宫之“宫”字,合称“玉宫村”。又因“玉”字有洁白美丽之寓意,故又称“白宫村”。现存有“玉基里”(陈国基子孙创建之公厅),又有民国时建之“玉成里”公厅,“玉成里”三字为民国时任揭阳县县长周伯初所题。

  枋桥:明代古村,两姓聚居

枋桥寨门。中联村委会提供

枋桥村潘氏公厅。中联村委会提供

  枋桥村为明代村落,得名于村前河汊上的一座小木桥。据村里老一辈相传,以前村前有一条溪河,要进村内需经过由几根木头做成的小木桥,因而取名“枋桥头村”,后简称为“枋桥村”。

  枋桥有潘、陈两姓聚居。陈姓迁来时间较早。明代,东寨始祖陈学士的儿子陈川华的后人移居枋桥头。因而,今村民认同枋桥头村为陈氏所创。枋桥头潘姓,先祖源自福建。相传创村始祖潘员外,富甲一方,大约于宋末元初创居溪南潘厝(今东寨潘厝)。后溪南二世祖陈学士从溪南村迁来聚居,其子陈明叟娶潘厝之女为妻,潘陈结为姻亲。后来,陈氏在东寨发展迅速,潘姓迁居于枋桥头。东寨陈氏为念及潘氏亲戚相让之谊,感其恩德,故东寨潘厝之名不改,沿用至今(可回看本系列第99站)。

  潘姓从溪南潘厝迁居于此,两姓世代和睦共处。村里现有潘、陈二姓,人口400多人,其中潘姓260多人,陈姓130多人,村址面积100多亩。

  枋桥头陈氏系由溪南顶乡村陈川华派下裔孙分创。村中有公厅四座,位于寨前埕。自东向西为东座公厅(陈氏),坐北朝南,四点金格局。中座公厅(陈氏),坐北朝南,五间过格局。西座公厅(潘氏),坐北朝南,四点金格局。另有陈氏公厅一座,坐北朝南,下山虎格局。

  “文化”村誉,由来已久

中联小学。郑楚藩 摄

  中联村自古至今重视教育事业,兴学育才,村风文明,民风纯朴,村民尊师重教,好学向上,知书达理,贤人辈出,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

  明天启年(1621),旧寨陈氏十九世、玉宫陈氏九世陈隽考取辛酉科举人;清朝、民国时又出过文、武秀才。清嘉庆九年(1804)陈国基筹款建私塾“朝阳轩”书屋,供本村儿童读书。

  传说陈国基第五子陈云坡,人称“五爷”,他常于书屋读书学习。朝阳轩书屋后来改成小学,聘请本村或外村人到来教书。朝阳轩为一厅二房建筑,教室设在中厅,而五爷住于东厢房。当有些老师在诵书时读错字音,五爷就在房中毫不客气说:“先生,此字你读错了。”云云。不少教师领教过五爷的高深文化知识,文化程度不高者,不敢到玉宫来应聘,只有那些才学厚实的人,才有胆量到玉宫村当小学教师。因此,玉宫村人的文化素质比较高。

  新中国成立后,“朝阳轩”改为玉宫农会办公会址,村里各房头纷纷自己办起小学,如陈国基裔孙们就在“国基公厅”后面的“后浮坛”办初小,陈英豪(陈英长,陈国基长兄)后裔在“雄豪公祠堂”也办起了初级小学。这两间小学任由本村儿童就读。虽经各种运动,玉宫村小学从不停办。公社化后,在玉宫的“中联小学”成了全大队学童就读的学校。“文革”期间,中联小学改为“中联学校”,设有初中班,成为全大队的“最高学府”。因村里干部十分重视办学,教育群众要尊重教师,爱护学生,又经常拨款改善教学环境,因此,各村群众都乐意把子女送到玉宫来读书。村干部一人专管学校工作,学校办得很出色,每年中考按比例升学率在渔湖名列前茅。乡体制变动后,玉宫村改为经济开发区渔湖镇玉宫经联社,初级中学搬至渔江学校,但村中还是保留小学部,依然叫“中联小学”,原老中联所属的各个村的学生都集在中联小学读书。

  玉宫村重视教育和培养人才,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几个大学生,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几乎每年都有村民子女考上大中专学校;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制度,考上大中专学校的学生,如雨后春笋。有的一家人就有几个大中专学生,如村民陈章道有4个儿子,先后考上华工、华南师院、中山大学等名牌大学。还有村干部陈文乾家,有4个女儿,两个女儿考上大学,两个女儿考上中专。据统计,至目前全村考上大中专院校已有230人。教育事业的发展,玉宫村先后走出了画家陈文希、中科院院士陈小明等一批优秀人才,玉宫村成了名符其实的“文化村”。

  行政村名,与国同龄

中联村委会。郑楚藩 摄

  自明代和清初分别创村后,枋桥头和白宫就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村子,清乾隆编修《揭阳县志》时,所列渔湖都67村,枋桥头、白宫名列其中,与和美村并列在一起。

  民国八年(1919),渔湖都划为7段(都下机构,大致与乡相似),枋桥头、白宫划为渔江段所辖村落。民国二十一年(1932),原渔湖、官溪两都范围合置为揭阳县第七区,下辖18乡,渔江段改置为渔江乡,分为14甲,枋桥头、白宫为其属。民国二十八年(1939),原渔湖都范围7乡重新调整为5乡,渔江乡改置为渔中乡,枋桥头、白宫隶属渔中乡。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建立渔湖区,全区划为12个行政村,枋桥头、玉宫(此时白宫已恢复为玉宫)以自然村的形式与和美李、和美洪、南洪、仁和、袁厝寨和西庵前共8个自然村合置为中联村,因位于渔湖区的中部而命名,村政府(其时行政机构称谓)驻玉宫。1952年改称中联小乡,乡政府驻玉宫。1955年冬,渔湖区设5个中乡,中联与新联、阳美、渔江共4个小乡并为渔江中乡,中乡驻江夏村。1957年1月,渔湖区5个中乡合并为2个大乡。京冈、美港中乡并入渔江大乡,大乡驻江夏村。同年9月,渔江大乡与梅联大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下辖13个高级农业社,枋桥头、玉宫隶属中联高级农业社,中联高级农业社驻玉宫,公社驻地梅兜村。12月,红旗人民公社改称渔湖公社,13个高级农业社改称管理区,枋桥头、玉宫隶属中联管理区,管理区仍驻玉宫。1959年3月,管理区改称生产大队,枋桥头、玉宫属中联大队,大队部设于玉宫。

  1984年,随着公社改置为区、大队改置为乡,玉宫、枋桥头与周边的和美李、东洪、南洪、仁和6村合并为中联乡,乡政府驻玉宫村。之后,中联历经乡、村委会、村公所等建制,玉宫、枋桥头为其所辖。

  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揭阳市和县级榕城区。1992年8月25日,广东省政府批准揭阳市在渔湖镇划出19平方千米设立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1994年5月9日,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扩至渔湖全镇。1995年4月,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在渔湖镇分设溪南、凤美和京冈3个街道。渔湖镇从中联村析出4个自然村新置两个行政村:仁和村升格为行政村;和美李、东洪、南洪合置为和美行政村。中联村只剩下玉宫和枋桥(枋桥头开始改称枋桥)两个自然村。

  2013年3月调整行政区域,中联村隶属揭阳空港经济区渔湖镇。2022年4月,中联村随同渔湖街道划归榕城区管辖。

  环境整治,规范有序

中联村鸟瞰。郑楚藩 摄

  中联村在重视文化教育的同时,也重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1956年6月,在全区内第一个建起滤水池,率先进行饮水卫生改革,不久,在全村范围内铺设了自来水管,实现饮水自来水化。干部又组织群众全面清理村巷、排水沟,铺平通巷和村前大片灰埕,既整洁又便于晒谷,还分派定人员于每天早晨打扫全村卫生。

  1958年又在全村架设电线自己发电,供村民照明,在当时也是全区第一,是“环境文明村”之一。

  近年来,借着文明城市创建的东风,中联村投入资金40多万元,启动玉宫内河升级改造工程,对河底淤泥、河边垃圾等进行清理整治,并对河岸进行生态修复,推动玉宫内河环境面貌实现根本性变化,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

  在开展内河整治的同时,中联村紧紧抓住文明城市创建这一契机,经常组织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对村道两旁、房前屋后、公共场所、卫生死角、垃圾杂草等进行全面清理;建立健全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建立卫生管理队伍,配足保洁人员,负责辖区内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工作,有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范化。

  2015年,村里建成玉宫村文化公园,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2021年,投入帮扶资金30多万元,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2021~2022年,枋桥村投入资金30多万元对寨前池及岸边配套工程,对枋桥内河进行清淤疏浚,进一步改善了村居环境。

  对于中联村近期的工作,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育青说,村里将计划在学校路建设总建筑面积80平方米的中联村卫生室,室内设有值班室、公共卫生服务室、注射配药间、处置换药间、药房、候诊(观察)厅、诊断室和卫生间等配置设施,并争取在年底前完成投入使用,为村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