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学家霍姆林斯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作用,对其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呢?
一、营造读书氛围
首先,学校要向学生开放图书室,让学生有书可读。其次,教室要开辟图书角,发动同学捐书,登记造册。除了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还可以鼓励学生到当地图书馆看书。
在学校班级环境布置上也要加入书香气息,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班级墙壁上布置有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如“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黑板报、班级后墙上可以开辟专栏,让学生展示读书收获、读书成果。
二、保证阅读时间
营造书香班级,关键是要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时间。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天在四个时间段进行阅读:1.早晨诵读。学生从踏进学校到早读结束,这段时间有二十几分钟,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诵读古诗,背诵课文,用文学经典充实学生的语言仓库。2.午写阅读。学生从进校到午写结束有20分钟,这段时间是师生共读时间,老师与学生一起阅读,给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3.鼓励晚间阅读。学生在家完成作业后,用30分钟阅读课外书。4.课前三分钟阅读。上课前三分钟可以让学生诵读古诗,精彩段落。通过以上多条途径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形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三、指导读书方法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语文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对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学会阅读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如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中,引导孩子学会用预测的方法去学习课文,每次读到“老屋说:”好了,我到了该倒下的时候了!‘“时,我会提问班里的同学:”你来预测一下老屋会不会倒下呢?“通过同学们的思考和回答,让学生逐渐掌握用预测的方法去读其他文章。除了用预测的方法去读书,还可以带着问题去读书,遇到不懂的词语和句子,除了可以查找工具书或者请教老师,还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理解。
2.读记结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本人让学生准备了读书记录卡,在阅读中摘抄妙词佳句,精彩段落或心得体会,使读在写中不断迁移升华。
通过训练阅读方法,为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活动展现风采
1.故事会。很多孩子起初并不喜欢读书,为了让他们愿意读书,本人抓住孩子爱听故事的天性,在班级里开展了“故事会”活动。如上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我会跟同学们说丹麦作家安徒生写过了很多享誉世界的童话故事,如《海的女儿》,并向同学们讲述《海的女儿》节选,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故事结局是什么样的,这时我要求同学们去读故事、找答案。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2.师生共读—本书。凡是推荐学生读的书,我也要认真阅读,再在阅读课上和学生交流讨论,分享乐趣。
3.读书笔记大比拼。每读完一本书,我都会让同学们在读书记录卡上记下精彩词语和段落,或几句点滴感受,再让小组长评出优胜者。
4.手抄报比赛。手抄报比赛是同学们喜爱的比赛之一,每次手抄报比赛都要确定一个主题,让同学们发挥才能进行再创作。
5.读后感征文比赛。如五、六年级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读经典、悟真情”活动,中外经典著作带给人的心灵震撼非常大,给了孩子们智慧与力量,同学们把自己的深刻感受写下来,就是一篇篇优美的文章。
6.读书交流会。读书交流会除了可以增加交流互动、相互促进学习、丰富阅历与见识以外,还可以锻炼参与者的发言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
让学生爱上阅读并非是一件易事,它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只要坚持不懈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读书就能逐渐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