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基层”系列报道
□记者 林文君 通讯员 史振武 黄泽立
和着“乡音”带着“泥味”的理论宣讲,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因地制宜传递温情的志愿服务……近年来,惠来县靖海镇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成为整合各方资源、响应群众需求的为民服务平台,持续强化资金投入、大力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文明实践活动新模式等,努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在靖海,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既有热度、又有温度,成为群众触手可及、随时可享的新生活方式。
强化投入,不断完善阵地建设
在古色古香的靖海古城中,有一栋两层高、外墙为淡粉色的别致小楼格外显眼。在这里,群众可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可以在棋盘上对弈搏杀,可以在乒乓球台旁体验挥汗如雨的快乐,还可以学习书法摄影,领略艺术的魅力……
据了解,这栋小楼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原先是靖海镇的文化服务中心,后来通过统筹整合相关文化资源和升级改造,于2021年2月作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投入使用。
据靖海镇三级主任科员、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史振武介绍,近几年来,各级党政对实践所的建设都非常关心重视,2021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列支89.8万元对实践所进场道路及周边环境进行改造提升,2022年再次列支50.68万元进行内部环境修缮。此外,在省文化繁荣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下,今年列支16.6万元对实践所文明实践大讲堂等进行升级改造。
至目前,靖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配备图书3500多册,融合乒乓球、象棋、书画、摄影等协会功能,具备演讲、培训和学习等多场景应用,已成为靖海文化展示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阵地,累计开展文明实践志愿者培训会3场次,开展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76场次。
以文化人,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精神乐园”
阵地有了,如何使其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聚人气、暖民心?靖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通过常态化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系列宣讲、文体活动等,不断充实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品质。
靖海镇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人书画之乡的美誉。通过文化联建,惠来开放大学在靖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设立了靖海镇学习中心,曾维盛担任每周四和每周六晚的公益书法课教师,他告诉记者,实践所场地宽敞,功能室齐全,希望自己能为靖海文化的传承出一份力,将书法的乐趣与青少年分享,并帮助他们提升书写水平。
“这里气氛非常好,人气很旺,我一有空就过来和朋友们下棋喝茶,日子过得特别充实、快乐。”今年60岁的象棋爱好者林小白一脸开心,很享受如今乐在“棋”中的退休生活。
今年以来,惠来县摄影家协会会长方义生还在这里开设了公益摄影班,为家乡中老年人教授手机拍照技巧,并为他们免费拍摄个人标准照。
如今,靖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已成为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加油站”,从文明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到志愿者,从受益者再到传播者,许多人在开展活动中不断以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传播。
积极探索,增强文明实践品牌创建效应
道德模范是精神的坐标,是鲜活的价值观。
近年来,靖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广大群众向上向善,通过创建“聆听模范故事,传递榜样力量”(第八届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柯石磷系列宣讲)品牌活动,把“大道理”变成“小故事”,把“普通话”变成“地方话”,推动靖海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此外,该所还结合实际,从群众的“微细处”和“最需要”着手,开展“与孩子们约定的日子”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把学校教师变成文明实践的志愿者,让教师和学生、家长建立更有温度的链接,将文明实践的辐射范围扩大到孩子背后的家庭中去;开展爱心助力高考系列活动等实践品牌和“我为福临家买件礼物”“甲东计划”等公益实践活动,让志愿服务切实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至目前,相关文明实践活动累计发动爱心捐款超过70万元,为群众办了不少好事实事。
靖海镇党委书记陈锋告诉记者,接下来,该镇将围绕“大实践所”建设目标,进一步融合潮剧曲艺等6个民间协会和少年宫、文化站、演奏厅三大文化阵地资源,积极搭建网上“靖海文化”交流共享平台,继续推进“聆听模范故事,传递榜样力量”“与孩子们约定的日子”等特色品牌创建,用心做好“文明揭阳”的“大美靖海”解读,积极打造助力“百千万工程”、服务人民群众的“靖海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