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数昨日集体小幅反弹,截至收盘,沪指涨0.20%,收报2893.25点;深证成指涨0.27%,收报8971.72点;创业板指涨0.37%,收报1750.78点。市场成交依然低迷,昨日仅有6742亿元,北向资金昨日小幅净买入0.19亿元。
行业板块涨多跌少,旅游酒店板块大涨,商业百货、航空机场、铁路公路、纺织服装、装修建材板块涨幅居前,软件开发、专业服务板块跌幅居前。
个股方面,上涨股票接近3500只。旅游、冰雪产业概念股持续活跃,长白山6连板,大连圣亚5连板;户外用品概念股昨天午后走强,浙江自然、绿茵生态涨停。机器人概念股开盘大涨,百胜智能、新时达、爱仕达、泰禾智能等10余股涨停。光伏、锂电池等新能源赛道股一度反弹,嘉寓股份、锦浪科技涨超10%,爱康科技、京山轻机涨停。下跌方面,信创概念股陷入调整,中国软件接近跌停。
北向资金昨日净流入,截至收盘,沪股通净流入1.94亿元,深股通净流出1.75亿元,合计净流入0.19亿元。
对于后市走势,机构纷纷发表看法。 中国银河证券表示,2023年以存量博弈为主的A股市场,高股息策略备受推崇,结合海内外投资环境、市场情绪及政策驱动分析,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尤其是2024年春节前后,高股息策略躁动概率仍然较大。一季度建议关注三条配置线索:1.春季躁动行情下,具备较高景气且估值修复空间较大的行业,如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电力设备、通信、银行等行业;2.受益于年报行情,业绩有望超预期的行业,如电子行业,食品饮料、社会服务等大消费板块,汽车(新能源汽车)行业;3.国产替代科技创新板块,上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当前市场对于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逐步形成共识,板块的中长期配置价值高。短期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预期下,美债收益率逐步回落,板块估值有较大抬升空间,但仍需观察年报季的业绩兑现情况。
国金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弛表示,2024年A股市场将呈现“欲扬先抑”态势。分季度来看,第一季度,倘若年初货币政策转向“宽松”,“春季躁动”将会引导此轮反弹行情进入“主升浪”。第二季度,全球经济或共振向下,叠加流动性收紧,A股大概率调整,二次探底。第三季度,国内流动性边际回升,市场筑底反弹,此时盈利底可能尚未见到。第四季度,国内经济逐步进入复苏初期,倘若美国经济软着陆,A股反转行情开启,甚至可能是新一轮牛市起点;倘若美国经济硬着陆,信用危机或有阶段性冲击,但不会改变反转趋势。
国泰君安表示,预期暂缺上修动力,春季躁动动力不足。股票估值偏低,但投资者风险承担意愿不高,投资机会主要在低风险特征的资产,从高股息走向泛稳定。展望后市,我们认为:1.政策与盈利增长的预期暂没有出现上修的动力,市场心态普遍“不见兔子不撒鹰”,指数机会要枕戈待旦。2.高风险偏好投资者预期修正,交投意愿下降,且暂无新产业主题接续,仍要警惕小盘股调整。3.股票市场估值处于偏低水平,但投资者风险承担意愿普遍不高,因此,现阶段投资重点依然在低风险特征的资产或行业板块。高股息并非全部,低风险特征才是关键。高波动+低增长的定价环境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现实。在此背景下,增长预期稳定的资产具备稀缺优势,低估值+低波动的泛稳定资产有望成为高股息后市场更广泛的共识。
东吴证券认为,指数连续调整,导致市场信心不足,量能萎缩,观望情绪浓厚;但市场仍存在一些亮点,市场风格轮转,或存在中期布局点。因此,对于当下市场,不宜盲目悲观,静待指数企稳。
海通证券表示,当前A股市场估值已处在历史底部,性价比突出。从估值来看,A股PE/PB估值水平与历史大底时已经较为接近。目前全部A股PE为16.3倍、处于2005年以来从低到高24%分位;全部A股PB为1.47倍、处于2005年以来从低到高1%分位。阶段性关注大金融,中期重视白马成长。随着稳增长、防风险政策持续加码,大金融或有阶段性表现机会。今年以来市场对宏观环境的预期走弱使得大金融板块的估值承压,截至1月4日,银行PB(LF,下同)为0.43倍、处于2013年以来0.3%分位,证券为1.14倍、处于0.8%分位。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活跃资本市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我们认为,如果2024年一季度上述相关政策能出台落地,则受益于政策的银行和券商估值可能修复,有望迎来阶段性机会。综 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