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绍教
同事的儿子强强才上小学二年级,但已是个懂礼貌、爱劳动、有孝心、勤学习的“小大人”了。接触过他的人无不称赞强强是个优秀的孩子。
而我那个与强强同龄的儿子彬彬就差劲多了,为此我常抱怨。之后我以为强强乃天生优秀,不宜拿自己的儿子跟他对比,这样也就不再抱怨儿子,顺其自然了。
有一个周末,我带母亲去看医生,在医院碰见了同事与强强。同事说他和儿子来照料岳母。
母亲患严重胆结石需住院治疗,病房与同事的岳母相邻。去看望同事岳母时,我看见强强给外婆倒开水,又递药给她;餐厅服务员送来午饭,强强又给外婆拿筷子、开饭盒、取餐巾纸……同事见我惊讶的样子,便说:“强强下午放学后和双休日都来照料外婆,细心周到,外婆很高兴。”我疑惑地问:“他功课怎么办?”同事毫无担忧地说:“他都是抓紧在学校学好写好,或边写作业边照料外婆。”突然,我意识到这是同事施行的家教方法,即让儿子在实践中学做人。
之后,我刻意对此多观察了解,终于证实强强的优秀品质并非天生,而是他父亲善于创造条件让他坚持在实践中学做人,日积月累,才让强强变得如此优秀。
于是,我决定效仿同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做人”的家教方法。之前我很少让儿子参与生活实践,只要求他读好书,但他并不用功,且缺少爱心孝心,也不懂礼貌,儿子如此差劲也并非天生,而是我不注重后天教育的结果。有了榜样,我就坚持创造条件让儿子在实践中学做人。
在儿子下午放学后或假日里,我也要求他去医院照料奶奶。原以为儿子啥都不会,哪知他手脚麻利,令奶奶满意。儿子说天天照料奶奶没时间写作业。我提醒他说:“你在学校就要认真听课抓紧写作业,或背书包来医院边照料奶奶边学习。”儿子默默点头。
有一次,我刻意说用瘦肉炒青椒给我母亲吃。儿子听后立即提醒我:“医生交代别让奶奶吃生冷辛椒食物。”我说好的,就继续做清淡的饭菜。生活实践还真让儿子变得懂事有孝心了。
双休日时我与妻子搞卫生花的时间虽然不多,但自从施行“让孩子在实践中学做人”的家教方法后,就不再让儿子袖手旁观,均要求他参与。如移开实木沙发时让儿子帮忙,儿子一鼓作气移开沙发,在打扫完后又独自移回原处;儿子还学妈妈擦洗灶台。儿子建议像同学家那样在电视柜两边摆放散尾葵花盆,说这样真好看。我立即附和:“下午就去买。”买回来后,我又按照儿子的建议调整客厅布局,并称赞客厅更简洁美观了。儿子因此充满自豪感。
坚持创造条件让儿子在实践中学做人,儿子进步很快,不仅变得热爱劳动、关心他人、懂文明礼貌、更有责任感,且学习自觉,成绩越来越优秀。是啊,让孩子尽可能多参与家庭事务,在动手做事过程中学做人,在参与奉献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当孩子在劳动与奉献中逐渐成长,思想自然会越来越成熟,人格修养就会不断得到锻炼,渐渐变得优秀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