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说广东古建筑》
卢永忠 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3年12月
□彭忠富
在马戛尔尼率领的英使团来到广州前不久的1742~1744年间,英国建筑家钱伯斯曾两次来到广州考察庭园建筑。钱伯斯将中国建筑设计风格带到了欧洲,极大地影响了18世纪西方建筑“中国风格”的发展。钱伯斯在其经典著作《东方园艺》中言:对于中国园林艺术,欧洲人“只能像对太阳那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由此可见,“求实兼蓄,精巧秀丽”的岭南园林,真不愧是中国三大传统造园艺术的代表之一。
以始建于嘉庆五年(1800)、位居广东四大名园之首的佛山市顺德区清晖园为例,其建筑造型别具匠心,灵巧雅致,古朴精美,园内景观清雅优美,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相辉映。园内树木繁茂,品种丰富,多姿多彩,与古色古香的楼阁亭榭交相掩映,徜徉其间,步移景异,令人流连。与清晖园类似的还有广州余荫山房、佛山梁园以及东莞博厦可园,均为古典园林。
建筑专家卢永忠认为,广东古建在布局形式、构件和装饰等方面呈现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和装饰特点。古建体型轻巧、通透朴实,内外装饰精美典雅,花罩漏窗、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精雕细刻,既传承了中原古建工艺特点,又根据地带特点不断创新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流派。
关于岭南建筑形成的原因,卢永忠认为还在于岭南山清水秀,层峦叠翠,地理环境、自然气候、植被特性和乡土文化地带性特点显著。岭南人追求实用舒适的生活环境,向往自然式宅居生活,因此宅院天井(花园)、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古建与植物互为因借,室内外相互渗透、相互映衬,营造出地域性文化特色显著的景观。
卢永忠主编的《图说广东古建筑》包括“顺德清晖园”“开平碉楼与村落”等九章,采用图说形式,纳入近1800张图片,配以文字叙述,将广东传统四大名园、开平碉楼和荻海风采堂、广州陈家祠、逆水流龟村堡等古建经典佳作融为一书,重点介绍广东古建的建筑空间布局、结构造型、装饰特色及园内亭桥楼榭、荷池石山等风格和艺术特征,阐述建筑与环境、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每一章配套的鸟瞰图以现代航拍技术手段,展示古建的布局和组织规律,从不同的高度和角度审视古建的景观特色。
岭南园林对于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特别是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书汇集广东四大名园精华、聚焦古建保护修缮工作、有专门章节介绍重要古建、文物保护修缮项目特点。以开平碉楼为例,作者认为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是华侨智慧及外国建筑风格的结晶,体现了楼主对西方文化所表现出的从容、自信、接纳,及洋为中用、兼容并蓄的心态。
此外,作者还以案例分析方式总结施工经验和关键技术。本书在引导读者欣赏古建外部特征的同时,尝试让读者透过古建的砖墙语言,领悟其艺术内涵和文化魅力,能够让更多有识之士了解古建文化以及古建保护和传统工艺传承发展的必要性,对弘扬广东古建技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