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洁
孔子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如何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将孝文化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相结合,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将探讨如何让孝文化走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孝文化走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思考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将孝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汲取中华传统价值观的精华,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从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奠定基础。此外,孝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引导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初中阶段,学生正经历青春期的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对孝文化的学习,能够培养出学生的感恩之心、正直之志,形成向善向美、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孝文化走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路径
(一)借助经典故事导入,提升孝文化渗透体验。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借助经典故事,能够让学生更直观、深刻地感受到孝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对孝道的思考与认同。
以《爱在家人间》这一知识点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所体现的孝道理念,例如如何理解“百善孝为先”这一古训,孩子应该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孝道等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反思,培养学生对父母、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为了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当代孝道典型案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相关节目,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学会如何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孝心等。通过案例,使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孝文化的传统价值,还能够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更好地感受到孝道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二)布置课后实践活动,增强孝文化渗透效果。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布置课后实践活动,是增强孝文化渗透效果的有效手段。通过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亲身体验和践行孝文化,不仅能够使其更深刻地理解孝道,还能将孝文化的理念融入到他们的日常行为当中。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陪父母散步、一同准备晚餐,或者是主动了解长辈的生活需求并尽力满足。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在聊天过程加深对父母的理解,在实际行动中培养起孝敬之心。此外,还可以布置社区服务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工作,关心社区里的孤寡老人或有需要的家庭。通过与社区居民的互动,让学生能够明白孝道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关爱之心,让孝文化理念深入学生的心灵,促使他们将孝道观念融入日常行为,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深刻的学习体验,有效地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在孝文化的感召下,学生有望在日后的成长中成为有爱心、有担当的社会栋梁之才,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