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整合华侨文化资源、开展学生军事综合训练、加强国防教育校本课程建设……近年来,普宁市华侨中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把国防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不懈抓好学生国防教育。该校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国防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由于成效突出,该校入选“2023年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普宁市华侨中学组织学生开展军训,增强学生国防观念。 通讯员 摄
□记者 徐剑萍
整合华侨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爱国爱乡情感
以“华侨文化”为抓手,在梳理学校历史、分析学校发展现状和畅想学校未来的基础上,依托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深厚华侨文化底蕴,发挥华侨文化的教育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这是普宁市华侨中学开展国防教育的最大亮点。
普宁市是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广大华侨爱国爱乡、勤劳拼搏与开拓精神在该地影响深远。普宁市华侨中学的倡建者庄世平先生爱国爱乡、以爱为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他崇高的风范深深影响着侨中学子,爱国的种子也早在侨中学子心中播种、生根、发芽、开花,成为普宁市华侨中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学校的庄世平博物馆是普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精神在普宁侨中代代传承。我们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华侨文化的内容及其蕴含的爱国精神,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该校负责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卢海琼告诉记者,该校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把丰富的侨乡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人才培养资源,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弘扬党的红色传统文化,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一直以来,普宁市华侨中学还坚持把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摆上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把组织学生军训和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相结合,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据介绍,该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开展军事训练,学生通过参与队列基础训练、军体拳、军事理论、射击、学农、救护、模拟法庭、手语操等项目的训练,增强国防观念。 学校把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每周一坚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其间有唱国歌、“国旗下的演讲”等活动,这种时刻总会让在场的同学有一种庄严、神圣的紧迫感、使命感。该校还定期举办国防教育讲座,坚持每年邀请部队官兵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一次国防教育讲座,并且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不断更换讲座主题,让广大学生接受生动的国防教育。
建构完备课程体系,打造国防教育生动课堂
开设专门国防教育课程,编写校本课程教材,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把三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这是普宁市华侨中学开展国防教育的有效举措。
据了解,为让学生通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学习现代国防相关知识,提升国防素养,普宁市华侨中学从师资配备培养、国防教育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入手,通过培养一批国防教育教师执教国防教育课程,让国防知识渗透到数学、物理、历史、生物、体育、计算机等学科课堂,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比如,在政治课教学中,突出爱党、爱国、爱军、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注意介绍国际、国内的重大形势及其变化;在地理课教学中,融入领土、主权、疆域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到祖国的疆域辽阔、山河壮丽、资源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历史课教学中,渗透国防历史,通过讲述我国近代史上有国无防的屈辱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壮大史,增强青年保卫祖国,建设“四化”的责任感;在数、理、化、生等自然学科中,注意宣传科学技术在国防事业中的应用,介绍现代战争中的“三防”知识,坚定学生现在学好文化,将来保卫中华、建设“四化”的信念;在体育课教学中,按照解放军的三大纪律要求,强化队列训练,组织“三防”综合演练,学会在遭受核、化、生武器袭击时采用正确的防护动作……该校国防教育课程生动有趣,润物无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国防素养。
“没有国防,就没有国家的安全,人民的生存生命就没有保障。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华侨文化’为教育资源,开展一系列国防教育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使学校国防教育工作更富有特色。学校将进一步扎实构建高中国防教育体系,引导每一位学生增进意志、锤炼精神,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该校校长苏明龙如是说。
|